《道德經講義》(173)

《道德經講義》(173)

2019-01-13    05'45''

主播: 冯河

391 2

介绍:
《道德經講義》(173) 宋龍淵 抱壹章第二十二(4/5) ●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惟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天下之人,有自見自是自伐自矜之心,故不能得抱壹(一yī)之道。切思自見者,能見于己,不能見于人,所見者不遠,所明者不徹。聖人不自見者,因物而見物,因事而見事;故能窮其義理之精微,究其興亡之征應;上能察于天文,下能察于地理,中能參于人物;古今之變,秩然而明;幽顯之機,洞然而見;此是聖人不自見之妙處,是謂真見,其見故明;文中言“不自見故明”,即是此義。自是其是者,是之名雖出於己,而是之理未必服于人,其是故不彰也;彰者,彰顯之義;所以聖人不自是者,因物之是而是之,因事之是而是之,因理之是而是之,因道之是而是之;其是之所以然者,合于道、合于德、合于理、合于性、合于天、合于人;雖鬼神不能移,雖聖人不能改也;故曰“不自是故彰”。天下之人,皆知以自伐,獨(狥xùn)有功之名譽,以自伐,衒(炫xuàn)壹己之才能;不知伐功求譽,其功必不能有矣,其人必不肯譽之矣;所以聖人不伐而功自有,不衒而功自著,雖欲掩之而不可得也,何待伐之乎!聖人不自伐其功者,乃是歸功于天下也;是以天下未有不歸功於聖人者也,故曰“不自伐故有功”。天下之人,皆知自矜其長;或儼然而自尊,或傲然而自足;倘有長于我者,則我之長又短矣,矜之亦何益哉?聖人不徇長短之迹,不生計較之心;雖不有心于長,天下莫不以長歸之;是故聰明智慧,人不可及;耳目心思,人不可到,不長而自長;長之實未嘗不著於天下,長之功未嘗不在於天下;故曰“不自矜故長”。細看上文不自見、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總是不爭之妙義;聖人與天地爲壹體,與萬物爲壹身;曲成而不遺,愛育而不棄,何爭之有乎?所以天下之人,與聖人合其德,與聖人合其心;聞風者誠服,沐德者心悅,烏(焉yān)得有爭者;故曰“夫惟不爭,故天下莫與之爭”。天下莫能與之爭者,蓋以君臣父子、尊卑上下,皆得其理,故不爭也。得其理,則聖人抱壹而式天下之道,於此可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