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泰然晨读”的宗旨是“传承经典、领悟大道、比肩圣贤”!本次《道德经》的导读有两位大德做导师,一位是当今易学泰斗马恒君教授,也是本人的授业恩师,马老师的《周易正宗》被学界评为易经学习的教科书;另一位大德是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德清大师,曹溪中兴祖师。其功德巍巍,为后人所敬仰!一位是文化的巨擘,一位是禅宗大德,跨越时空,交相辉映,一场文化的盛宴,您准备好了吗?
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能无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马老译文】让抱合为一的魂魄附在身体上,能做到不分离吗?专心致志地守住元气保持柔软,能做到像婴儿一样吗?清除妄念,返观内照,能没有瑕垢吗?爱民治国,能做到不使智术吗?随天地造化之门开合,能做到母性那样去养育吗?内心明白四达,能做到自然无为吗?生育万物、养育万物,却不自己占有;做出了奉献,却不自居有功;起了管理的作用,却不主宰万物。这叫做合大道的德行。
【续貂之语】《道德经》中非常玄妙的一章, 日本的武士道,从中提炼,形成几个修炼步骤,影响了日本几代人。本章系统的提炼了修道的六个步骤,有心的伙伴可以尝试一下。“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人的身体就像一架马车,有形的是肉身,里面承载的是无形的能量体,我们姑且这么称呼吧。无形的能量体需要负载在身体上不能分离,是有“营魄”两种表现,“营”也就是常说的魂,属于阳,魄属于阴。修炼的过程就是让二者抱一。我们的人有觉知的能力,思维、感情都属于“营”的范畴;“魄”有点象今天说的植物神经系统,她支撑着整个生命的运行。“营”的系统出现问题,我们的思维体系,情感体系,灵知体系会出现问题;“魄”主生命体系的运行,如果出现了问题,人就会象植物人一样。“抱一”的过程就是让思维和生命体系能够抱一,也就是收摄心神,制心一处。久久练习,能够抱元守一,人的定力会显著增加,心神守一,不逐物而游,自然心生清净。放到工作学习实践中,自然洞察外物的玄妙,能够和外物的本体相互感应,做任何事情自然手到擒来,轻松洒脱。我们常说的悟性,正是来源于此,体误大道方是一切实践的根本啊!
“专(tuán)气致柔、能如婴儿乎”,上面一句解释了“凝神”,这一句解释的是“抟气”。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呼吸,我们对呼吸的了解很深入吗?无论禅修还是道家的静坐,调整呼吸都是入门功夫。“专(tuán)气致柔、能如婴儿乎”,这一句为大家描述的是调息到什么程度呢?“柔”,佛家讲“三门调柔”,“柔”字就出自这里。我们静下来,慢慢调整自己的呼吸,如果自己足够敏感,会发现呼吸和我们的心情关联很大,当你喜悦时,你的呼吸时喜悦的节奏;当你愤怒时,你的呼吸是急促的,紧张的;当你下定决心时,呼吸里的力量感是很强的。我们实际修炼的时候,第一个阶段是“凝神”,身心合一,然后调整呼吸,调整到轻柔的,舒缓的,细细的,若有若无的状态,就基本上到位了。小孩的呼吸时腹式呼吸,他们一片纯真,能够制心一处,他们拥有天然的呼吸,家里有小孩子的朋友,可以尝试倾听一下小孩子的熟睡后的呼吸,会感悟到一些东西的!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讲的是内观的功夫,心经开篇的“观自在菩萨”说的就是这个观。宗教里把它称之为观照,内观,觉醒。意思是身心合一,专气致柔都是身体的准备,身心宁静以后就要进入第三个阶段,就是内观了,所谓“收视反听,返观内照” ,观察自己每个念头的生气,观察自己每个情绪的波动,“凝神”“抟气” “内观”,这是入道的三部曲。各位朋友可以细细体会,可以用在学习,工作,投资等很多方面。在处理事务之前,先做自己身心的调节,这也符合“易经”大道,做到“身、语、意”的调整,也正是三阳开泰的节奏,是符合大道的!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我们传统文化讲究“内圣外王”,内在调整完毕以后,身心合一,宁静致远的状态下,处理任何事务,想必会轻松自如,洒脱自在。“尽人性,尽物性,尽己性”,能够洞察真相,抓住事物的本质,提纲契领,就象“庖丁解牛”中所描述的“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道以御术,术以载道,道术兼修,方得始终! 事物的内在规律,用“国”来比拟,事务纷杂的外在用“民”来形容, 看清规律,抓到本质,自然是不用费什么力气的了!
“天门开阖、能无雌乎”, 所描述的是得道的更高阶段的表现了,经历了内在调整,身心和谐后,处理外在事务,得心应手后,再上一个台阶,就是“开窍”的感觉了。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能够做到物我合一,这个时候没有了“意必固我”,完全把自己放空,自己融入到万事万物的感觉中了,就像同一个画家画竹子,感觉自己就是竹子,随风摇曳;就像舞蹈家挑孔雀舞,分明就是一只孔雀翩然起舞,这个时候的感觉就是“天门开阖”所描述的,跳出自我的设限,能够融入到万事万物之中了。大家感觉一下,老子用何等美妙的语言,为大家描述了得道的体验。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所描述的是最高的得道体验,相当于一事通,百事通的感受。这种得道的体验,放之四海而皆准。马老师的描述是“老子认为大道是万物之源,通晓了大道就从根本上认识了万物,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我们近代人,学习大道,拥抱大道,传承大道,体会万物一体的玄妙,提升自己的境界,超越物质,得到身心自如,心物一体的的灵感,这才是我们称之为“万物灵长”的根本。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得道的人想去创造一些事物,现在商业的是创业,首先是创业的灵感,然后实践她,成就了不去占有,成功了用不用过分强调自己的贡献,自己作为主人也不用着力控制,这就是“玄德”,这就是现代最高明的创业指导理念。成功的创业理念在于顺道而行,得到天时、地利之助,组织人才队伍,为市场需求服务,现在的社会呼唤“得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