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然晨读12-《道德经》11

泰然晨读12-《道德经》11

2016-06-12    05'15''

主播: 泰然国学社

19 0

介绍:
我们“泰然晨读”的宗旨是“传承经典、领悟大道、比肩圣贤”!本次《道德经》的导读有两位大德做导师,一位是当今易学泰斗马恒君教授,也是本人的授业恩师,马老师的《周易正宗》被学界评为易经学习的教科书;另一位大德是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德清大师,曹溪中兴祖师。其功德巍巍,为后人所敬仰!一位是文化的巨擘,一位是禅宗大德,跨越时空,交相辉映,一场文化的盛宴,您准备好了吗? 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shān zhí]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马老译文】三十根辐穿在一个轴毂上,留出空无处没有填实,才会有车轮的用处。弄团泥巴做成陶器,留出空无处没有填实,才会有器皿的用处。房子里凿出窗户、门洞、留出空无处没有填实,才会有做居室的用处。所以说,实有有使用的便利,空可以发挥它的效用。 【憨山大师译文】此言向世人但知有用之用,而不知无用之用也。意谓人人皆知车毂有用,而不知用在毂中一窍。人人皆知器之有用,而不知用在器中之虚。人人皆知室之有用,而不知用在室中之空。以此为譬,譬如天地有形也,人皆知天地有用,而不知用在虚无大道。亦似人之有形,而人皆知人有用,而不知用在虚灵无相之心。是知有虽有用,而实用在无也。然无不能自用,须赖有以济之。故曰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利,犹济也。老氏之学,要即有以观无。若即有以观无,则虽有而不有。是谓道妙。此其宗也。 【续貂之语】本章从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了“无”的妙用,车轮的妙用在于轴碗儿是空的,陶器的形状不过是形成一个“空”的形状而已,我们盖的房子,修建窗户,也不过是在使用一个“空间”而已。本章的结尾两句话是关键之语,“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形的物品,其实质在于无形的“空”的妙用。我们平常生活中很容易被有形的物品吸引,我们挑选的食物和水果,其实外表的光鲜都是迷惑眼睛的,我们需要的是内在的营养。我们用的生活用品,很多都可找到实证,比如买了一个包包,最贵的品牌,华丽的外表,而其实际的用途不过是装物品用的。在现代的商业社会,人才的价值也是遵循这个道理,无形的品德,能力远比外在的形象要重要的很多。在我们选择人才伙伴的时候,透过外表看到人才的内在,是多么的重要。也只有那些不被外在形象所迷惑,能够看到人才内在的价值的人,才能深层次识人用人,才能获得人才内心的忠诚,这对于商业时代的我们,又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情。当我们有了悟道的视角,就会远离虚华,不会掉进 欲望的陷阱,会珍惜物品的实质内在价值,这对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都有指导和借鉴意义,您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