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泰然晨读”的宗旨是“传承经典、领悟大道、比肩圣贤”!本次《道德经》的导读有两位大德做导师,一位是当今易学泰斗马恒君教授,也是本人的授业恩师,马老师的《周易正宗》被学界评为易经学习的教科书;另一位大德是憨山德清大师,明末四大高僧之一,曹溪中兴祖师。其功德巍巍,为后人所敬仰!一位是文化的巨擘,一位是禅宗大德,跨越时空,交相辉映,一场文化的盛宴,您准备好了吗?
《道德经》第15章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混兮其若浊;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马老译文】古代善于做士人的人,精微神妙,心神与大道相通,深不可识,正因为不可识,故勉强地对他作些形容,好像是冬天过河,又好像是害怕四邻,端庄的象个客人,又好像冰雪在消融,敦朴像未凿的玉,空旷像大山深谷,阍浑沌沌像是浑浊,谁能保持浑浊,静下来徐徐让它自己澄清,谁能长久安静不动,静中生动焕发生机,保 有大道的人不要盈满,正因为不盈满,所以才能保持天性如旧而不重新造就。
【憨山译文】此言圣人体道深玄,故形神俱妙。人能静定虚心,则故有常存也。庄子谓嗜欲深者天机浅。盖今世俗之人,以利欲熏心。故形气秽浊粗鄙,固执而不化。不得微妙玄通。故天机浅露,极为易见,殆非有道气象。皆是不善为士也。老子因谓古之善为士者,不浅露易见。乃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为不可识,最难形容。特强为之形容耳。然形容其行动也。豫若冬涉川。犹若畏四邻。犹豫,行不进貌。冬涉川,谓不敢遽进。畏四邻,谓不敢妄动。此乃从容不迫之意。其威仪也,俨若客。俨,谓肃然可观。若客,谓谦退不敢直前。其气也,涣若冰将释。庄子谓暖然似春。又云冰解冻释。谓其气融和,使可亲爱之意。其外貌也,敦兮其若朴。敦,敦厚。朴,无文饰也。其中心也,旷兮其若谷。旷,空也。谷,虚也。外体敦厚朴素,而中心空虚寂定也。其迹也,浑兮其若浊。浑,与混同。谓和光同尘也。盖有道之士,心空无著。故行动威仪,气象体段,胸次悠然,微妙玄通之若此。所谓孔德之容,惟道是从。故可观而不可识。世俗之人,以功名利禄交错于前,故形气秽浊,而不可观。老子因而愍之曰,孰能于此浊乱之中,恬退自养,静定持心,久久而徐清之耶。盖心水汨昏,以静定治之,则清。所谓如澄浊水,沙土自沈,清水现前,名为初伏客尘烦恼。不能顿了,故曰徐清。人皆竞进于功利之间。老子谓孰能安定自守,久久待时而后生耶。生,乃发动。谓应用也。即圣人迫不得已而后应之意。笔乘谓老子文法多什韵。盖清,生,盈,成,一韵耳。若言徐动,徐应,则不什矣。老子嗟叹至此,乃教之以守道之方,曰,保此道者不欲盈。盈,满也。欲盈,乃贪得无厌,不知止足之意。谓世人但知汨汨于嗜欲,贪得不足。殊不知天道忌盈,满则溢矣。所谓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故此教之以不欲盈也。后乃结示知足常足之意,曰,夫惟不盈,是以能敝不新成,故敝。物之旧者谓之敝。凡物旧者,最持久,能奈风霜磨折。而新成者,虽一时鲜明,不久便见损坏。老子谓世人多贪好盈,虽一时荣观快意,一旦祸及,则连本有皆失之矣。惟有道者,善知止足。虽无新成之名利,而在我故有现成之物,则可常常持之而不失矣。故曰能敝不新成。观子房请留辟谷之事,可谓能敝不新成者。此余所谓子房得老之用也。
【笔者续貂】本章为大家描述了得道的士子的形貌,“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八个字是对得道的士子的准确描述。得道的圣人之心与大道相合,洞察事物的先机,万事万物的变化心里很清楚,他能够洞察万物,万物却不能对他有深一步的认识。他们看起来很谨慎,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样子;对外界事物有着天然的防范,他们每时每刻处在自我保护之中;他们保持着客人般的端庄和冷静;他们的神情象冰雪消融的样子,不是冷漠,也不是热情,冰之将释,多么的准确;他们保持着厚重和质朴,灵魂又像山谷一样豁达空旷;无论你来自何方,从他们那里都能找到共鸣,好像他经过你经历的事情,你们心意相通;有谁能在纷杂的环境中保持内心的安宁,不染于事物,亦不被染着,他静静的等待繁杂的安静,真相就会浮出水面;有谁在静止的状态下,了达事物发展的脉络,在不知不觉中安然壮大;“浊—静—清;安—动—生”描述了动静有常,只有圣人能够驾轻就熟,泰然处之,应该是他们和大道相合,按照事物本身的节奏来处理问题,没有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事物上。持有大道的人,不去追求极致,不去追求盈满,在他看来一切都是顺自然而已。因为这份从容和自然,能够把很多习以为常的事情,做出新的境界来!这一段,对于追求事业的实业家,追求财富的金融家而言,有非常实用的价值,请大家参悟,奉上几幅小图,供大家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