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然晨读30-《道德经》29

泰然晨读30-《道德经》29

2016-06-25    06'01''

主播: 泰然国学社

26 0

介绍:
我们“泰然晨读”的宗旨是“传承经典、领悟大道、比肩圣贤”!本次《道德经》的导读有两位大德做导师,一位是当今易学泰斗马恒君教授,也是本人的授业恩师,马老师的《周易正宗》被学界评为易经学习的教科书;另一位大德是憨山德清大师,明末四大高僧之一,曹溪中兴祖师。其功德巍巍,为后人所敬仰!一位是文化的巨擘,一位是禅宗大德,跨越时空,交相辉映,一场文化的盛宴,您准备好了吗? 《道德经》第29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赢、或载或隳[huī];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马老译文】要取得天下去治理它,整治它,我看他办不到。天下是神圣的东西,不能去治理,治理就会坏了它,把持就会失去它。所以说,万物之中有的要走在前,有的要随在后;有的要吹冷风,有的要呴热气;有的该强壮,有的该羸弱,有的该上去,有的该下来。正因为如此,圣人要去掉极端,奢大,过分。 【憨山译文】此言圣人道全德备,应运出世,为官为长。当任无为无事,而不可有为太过也。由上章云,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老子因而诫之曰,将欲取天下者,当任自然,不可有心为之。而有心为之者,吾见其必不可得已。何也,且天下者大器,有神主之。岂可以人力私智取而夺之耶。故曰不可为也。而为之者,必反败之。纵为而得之,亦不可执为己有。而执之者,必反失之。故如强秦力能并吞六国,混一天下,是为之也。且誓云一世以至万世,是执之也。故不旋踵而败,二世而亡,岂非为者败之,执者失之之验欤。然而所以败之失之者,以其所处过甚,而奢泰之极也。凡物极则反,此亦自然之势耳。故物或行而在前。或复随而在后。或呴[hǒu]而暖。或反吹而寒。或强而壮。或又尪[wāng]羸而弱。或正载而成。或即隳颓而毁。此何以故,是皆用力过甚,而奢泰之极也。此皆圣人所不处。故曰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笔者续貂】本章道出了天下神器不可强为的道理。志向高远的年轻人一般充满幻想和斗志,总是以为自己有能力改变世界。老子认为强为者不足以取天下。我们的人类世界由形形色色的人组成,每个人有自己不同的喜好,以一人之力强为是难以奏效的,固执的去推行自己的意愿,恐怕会失去大家的信任。如何做呢?道家的思想是因势利导,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凡物之性,有喜欢带头的,有喜欢跟随的;有喜欢春风拂面的,有喜欢强力推进的;有喜欢虚张声势的,有喜欢卑弱而进的;有喜欢积极正面的,有喜欢颓废示人的。文章很美,道理很简单,做到很难的。循道而为,不逞己能,收摄自己的欲望,是很有必要的。当自己主观意愿太过强烈,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一致的,这里强调的不是不为,而是不强为之。要注意火候和力度,需要观察对象的性质。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情况,鲜有不出问题的。圣人只是提醒我们,不可过分用力,不可期待的过分美好,不可过分追求理想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