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然晨读31-《道德经》30

泰然晨读31-《道德经》30

2016-07-01    06'01''

主播: 泰然国学社

48 1

介绍:
我们“泰然晨读”的宗旨是“传承经典、领悟大道、比肩圣贤”!本次《道德经》的导读有两位大德做导师,一位是当今易学泰斗马恒君教授,也是本人的授业恩师,马老师的《周易正宗》被学界评为易经学习的教科书;另一位大德是憨山德清大师,明末四大高僧之一,曹溪中兴祖师。其功德巍巍,为后人所敬仰!一位是文化的巨擘,一位是禅宗大德,跨越时空,交相辉映,一场文化的盛宴,您准备好了吗? 《道德经》第30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後必有凶年; 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马老译文】用大道辅佐君王的人,不依赖武力逞强天下,依赖武力很快就会得到还报。驻扎军队的地方,荆棘丛生。打过大仗之后,必有灾荒。只要能够收到成果就行了,不敢去获取强大。有了成果不显耀,有了成果不吹牛,有了成果不骄傲。成功了是迫不得已,有了成果不要逞强。强壮了就会走向衰老,这叫做不合大道,不合大道会早早死亡。 【憨山译文】此承上言圣人不为已甚,故诫之不可以兵强天下也。凡以兵强者,过甚之事也。势极则反,故其事好还。师之所处,必蹂践民物,无不残掠,故荆棘生。大军之后,杀伤和气,故五谷疵疠而年岁凶,此必然之势也。然于济弱扶倾,除暴救民,盖有不得不用之者,惟在善用。善用者,果而已。已者,休也,此也。果,犹言结果。俗云了事便休。谓但可了事令其平服便休,不敢以此常取强焉。纵能了事,而亦不可自矜其能。亦不可自伐其功。亦不可骄恃其气。到底若出不得已。此所谓果而不可以取强也。取强者,速败之道。且物壮甚则易老,况兵强乎。凡物恃其强壮而过动者,必易伤。如世人恃强而用力过者,必夭死于力。恃壮而过于酒色者,必夭死于酒色。盖伤元气也。元气伤,则死之速。兵强亦然。故曰是谓不道。不道早已。已者,绝也。又已者,止也。言既知其为不道,则当速止而不可再为也,亦通。孟子言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其有闻于此乎。 【笔者续貂】本章道出了中国自古以来对用兵的态度!《道德经》产生以前,上古时期,原始部落林立,彼此争夺杀伐应该频率很高的。上古的圣贤对战争是有深刻反思的,得出一个深刻的结论,“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同样揭示的也是这个道理。现代物理学中的力和反作用力的道理,用在此处就是好用兵者,对外发的力都是暴力的,同样得到的力也是暴力的,一个穷兵黩武,滥用武力的国家,所得到的一定是天下的反抗和斗争!中国五千年的历史,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兵,不是不用,“善有果”而已,做到善用而已,达到惩善扬恶的结果,就要适可而止的。毛主席提出的“有理,有力,有节”何其经典,一代军事战略家,无出其右者!不可以膨胀自己的欲望,不可以妄动杀机,不可以倚强凌弱,谨记不得已而用兵。为什么呢?物壮则老,一个事物过分强大就是走向衰落的开始!大的方面指的国家用兵的原则,小的方面人与人的交往同样适用的。不可以乱发脾气,不可以恃强凌弱,不可以膨胀自己,不可以炫耀自己的实力,真正和人发生冲突以后必然是满地狼藉!真正悟道的君子会时刻谨记,比自己强大的能量体无计其数,天地都是“道”所生的,在大道面前,怎么能够不谦虚谨慎呢?望各位朋友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