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然晨读32-《道德经》31

泰然晨读32-《道德经》31

2016-07-01    07'08''

主播: 泰然国学社

53 1

介绍:
我们“泰然晨读”的宗旨是“传承经典、领悟大道、比肩圣贤”!本次《道德经》的导读有两位大德做导师,一位是当今易学泰斗马恒君教授,也是本人的授业恩师,马老师的《周易正宗》被学界评为易经学习的教科书;另一位大德是憨山德清大师,明末四大高僧之一,曹溪中兴祖师。其功德巍巍,为后人所敬仰!一位是文化的巨擘,一位是禅宗大德,跨越时空,交相辉映,一场文化的盛宴,您准备好了吗? 《道德经》第31章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 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於天下矣;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 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 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马老译文】强大的军事力量是不吉利的东西。总有人讨厌他,所以有道的人不立足于此,君子平常以左方为尊贵,打起仗来就以右方为尊贵。武力是不吉利的东西,不是君子要使用的东西,只有在不得已的时候才使用它。恬静平淡才是上策。打了胜仗也不认为是美事,如果认为是美事,那就等于喜欢杀人。喜欢杀人的人就不可以得志于天下了。吉庆的事以左方为上,凶丧的事以右方为上,副将军居于左边,主将居于右边。说的就是作战要按照凶丧的礼仪去办。杀了很多敌人,以悲哀的心情对待,打了胜仗,按凶丧的礼仪去处理。 【憨山译文】此承上言不以兵强天下,故此甚言兵之不可尚也。佳兵,乃用兵之最精巧者,谓之佳兵。凡善用兵者,必甘心于杀人。兵益佳而祸益深,故为不祥之器。历观古今善用兵者,不但不得其死,而多无后。此盖杀机自绝,而造物或恶之者。以其诈变不正,好杀不仁,故有道者不处。不但有道者不处,而苟有仁心者,亦不处也。何以知其然耶。观夫君子所居则以左为贵,用兵则以右为贵,然右乃凶地,由是而知兵者,乃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也。万一不得已而用之者。老子诫曰,当以恬淡为上。恬淡者,言其心和平,不以功利为美,而厌饱之意。既无贪功欲利之心,则虽胜而不以为美。纵不贪功利,而若以胜为美者,亦是甘心乐于杀人。夫乐于杀人者,必不可使其得志于天下。所谓造物或恶之也。若使此辈得志于天下,将为残害而无涯量矣。且世之吉事必尚左。凶事则尚右。凶事,谓丧事也。所以用兵则贵右,言其可哀也。故兵家以偏将军居左,以上将军居右者,盖上将军司杀之重者。言居上势者,则当以丧礼处之也。故杀人众多,则当以悲哀泣之。即战胜,亦当以丧礼处之。甚言其不得已而用之,即不得已而处之也。上二章,通言人臣不能以道佐人主,而返以兵为强者,故切诫之。 【笔者续貂】这一篇对我们现实的人来说,意义重大,为什么这么说呢?老却子在轻描淡写的讲述战争,战争的危害以及如何正理解战争!战争和和平是一体两面,过分强调战争和过分强调和平都是有害处的,是为人君者特别需要谨记的!在上一章里老子强调的是“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这是一句结论性的断语,在这一章里对“兵者”展开了论述。战争是不吉祥的,优势的战争武器是不吉祥的,联想到今天的原子弹,核子弹,何其经典的论述!一个国家,和平和战争是必不可少的,就像人的两只手一样。战争手段是迫不得已的选择,以平常心对待为好。一个喜欢战争的国家或者领袖,是乐杀人的本质啊,这样的人或者国家是不能得志天下的啊!作为君人者的立场是什么样子的?偏将军,上将军左右分立,君子居中调和为上。战争中死了很多人,即使战胜了,一定按照凶丧的仪式处理!这是中国古圣先贤的战争观,只有立足中道的君子才能深刻领悟内涵!在日常生活中同样具有指导意义,一个喜欢抬杠的人,一个喜欢打架的人,一个喜欢训人的人,一个喜欢发脾气的人,本质是什么呢?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於天下矣!我们的朋友们,难道你还不要警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