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泰然晨读”的宗旨是“传承经典、领悟大道、比肩圣贤”!本次《道德经》的导读有两位大德做导师,一位是当今易学泰斗马恒君教授,也是本人的授业恩师,马老师的《周易正宗》被学界评为易经学习的教科书;另一位大德是憨山德清大师,明末四大高僧之一,曹溪中兴祖师。其功德巍巍,为后人所敬仰!一位是文化的巨擘,一位是禅宗大德,跨越时空,交相辉映,一场文化的盛宴,您准备好了吗?
《道德经》第33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马老译文】了解别人的人算作伶俐,了解自己的人算作明智。能战胜外人的人算有力算作有力,能战胜自己的人算作强大。知道满足的人富有,坚强力行的人有志气。不超过自身限度的人长久,身死而精神不一同消亡的人长寿。
【憨山译文】此因上言侯王当守道无为,故此教以守之之要也。知人者,谓能察贤愚,辨是非,司黜陟[chù zhì],明赏罚,指瑕摘疵,皆谓之智。但明于责人者,必昧于责己。然虽明于知人为智,不若自知者明也。世之力足以胜人者,虽云有力。但强梁者必遇其敌,不若自胜者强。然欲之伐性,殆非敌国可比也。力能克而自胜之,可谓真强。凡贪得无厌者,必心不足。苟不知足,虽尊为天子,必务厚敛以殃民。虽贵为侯王,必务强兵而富国。即纵适其欲,亦将忧而不足,故虽富不富。苟自知足,则鹪鹩偃鼠,藜藿不糁,抑将乐而有余,此知足者富也。强志,好过于人者,未为有志。惟强行于道德者,为有志也。惟抱道凝神,而复于性真者,德光终古,泽流无穷,此所谓不失其所者久也。世人嗜味养生,以希寿考,殊不知厚味腐肠,气惫速死,谁见其寿哉。惟养性复真,形化而性常存,入于不死不生,此所谓死而不亡者寿也。老子意谓道大无垠,人欲守之,莫知其向往。苟能知斯数者,去彼取此,可以入道矣。侯王知此,果能自知自胜,知足强行。适足以全性复真,将与天地终穷。不止宾万物,调人民而已。又岂肯以蜗角相争,以至戕生伤性者哉。
【笔者续貂】本章所阐述的是知己知彼的关键所在!“一阴一阳之谓道”,我们普通人偏执两边,要么过分关注别人,要么过分关注自己,其实都是自我设限,离道甚远!知道他人的优势劣势,充其量是智慧,能够看清自己才是高明;战胜别人,比别人有些许优势只能叫做有力,只有战胜自己才能称为强者;这两句话为大家指点迷津,不过分关注他人,不过分迷恋自己,把自己融入到社会集体之中,保持自己的特色,好像只有得道德人才能办到吧!财富的道理同样如此啊,外在的财富和内在财富是相互均衡的,无奈世人只看外在财富,忽略内在的财富;圣人君子说话办事,依道而行,古圣先贤的经典都是对大道的阐述,对大道的妙用而已,故“死而不亡”,穿越时空而存在啊!各位看官,妙处自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