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泰然晨读”的宗旨是“传承经典、领悟大道、比肩圣贤”!本次《道德经》的导读有两位大德做导师,一位是当今易学泰斗马恒君教授,也是本人的授业恩师,马老师的《周易正宗》被学界评为易经学习的教科书;另一位大德是憨山德清大师,明末四大高僧之一,曹溪中兴祖师。其功德巍巍,为后人所敬仰!一位是文化的巨擘,一位是禅宗大德,跨越时空,交相辉映,一场文化的盛宴,您准备好了吗?
《道德经》第34章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於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马老译文】大道光大普遍呵!他没有定向,无处不在,万物依赖它生存,它不推辞。成就了造化万物的大功,但并不占有这个名誉。养育了万物,但并不自居为主。永远没有欲望可以把它叫做小。万物归附它,但它不以主人自然,也可把它叫做大,正是因为它始终不自命为大。所以才能成为大。
【憨山大师译文】此言道大无方,圣人心与道合,故功大无外,以实前侯王能守之效也。氾者,虚而无著之意。以道大无方,体虚而无系著,故其应用无所不至。故曰其可左右。以体虚无物,故生物而不辞。以本无我,但任物自生。故生物功成而不名己有。以与物同体,故虽爱养万物而不为主。其体所以真常者,以其至淡无味,无可欲也。由无可欲,故不足视,似可名于小。若夫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则可名为大矣。然小大因物以名之,道岂然耶。是以圣人忘形释智,图于至细,志与道合,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若夫侯王专务于大,岂能成其大哉。言外之教,亦深切矣。
【笔者续貂】本章所阐述的是大道的客观性、普遍性和绝对性!大道是无处不在的,天地都是从大道中所生,天地万物自然受大道的主宰。天地万物侍道而生,不能改变“道”的规律。从现代的科技文明来看,《道德经》所揭示的是宇宙法则,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则。现在西方很多科学家再讲“宇宙法则”,很多国人趋之若鹜,奉为经典,殊不知只是出口转内销而已啊!真正对宇宙有描述的是来自古老东方的智慧,一部《道德经》,一部《易经》才是揭示宇宙真相的根本啊!大道的特性是小而无内,大而无外。一粒芝麻,够小了吧,里面蕴含大道的特性;恒星、星系够大了吧,同样遵守天道而运行。关键在于我们现代的人用什么样的角度来看我们的圣贤经典,笔者建议,先不用批判,本身用科学的论调来批判“大道”,其逻辑存在很大的盲区,古圣先贤告诉后人,大道是无形无相的,看不见,摸不着的,这在顶级的科学领域是秘而不宣的,很多的科技名人,以科学的名义攻击自己的文化,只能报以鄙夷的眼神,还能说什么呢?大道是需要悟的,是超出我们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所能捕获的,只有用灵感,用人的心灵来感知的!最高的学问恰好就是激发我们人类所特有的的灵性才能感悟的,就说到这里吧,各位看官自己领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