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然晨读36-《道德经》35

泰然晨读36-《道德经》35

2016-07-04    05'43''

主播: 泰然国学社

48 3

介绍:
我们“泰然晨读”的宗旨是“传承经典、领悟大道、比肩圣贤”!本次《道德经》的导读有两位大德做导师,一位是当今易学泰斗马恒君教授,也是本人的授业恩师,马老师的《周易正宗》被学界评为易经学习的教科书;另一位大德是憨山德清大师,明末四大高僧之一,曹溪中兴祖师。其功德巍巍,为后人所敬仰!一位是文化的巨擘,一位是禅宗大德,跨越时空,交相辉映,一场文化的盛宴,您准备好了吗? 《道德经》第35章 执大象、天下往。 往而不害、安平泰。 乐与饵、过客止。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 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马老译文】掌握了大道,天下人就会来归附。天下人来归附,自己又不去伤害,从此就天下太平了!张设音乐,摆上美味佳肴,过路人也会被吸引过来驻足不前。大道说出口,淡而无味。看看不见,听听不到,运用起来却是无穷无尽。 【憨山大师译文】此明前章未尽之意也。无象,谓之大象。大象无形,而能入众形,有形者无不归。圣人执无我以御天下,故天下莫不往,以其与物同体也。万物恃之以生,故无往而不利,故云往而不害。然忘于物者,物亦忘之,故物各得其所而无不安。物物相忘而无竞,故无不平。暖然如春,故无不泰。此所谓万物宾,而天地合,人民和,故圣人终不为大,而能成其大也。前云道之所以常者,以其淡然无味,无可欲也。若夫乐之于耳,饵之于口,皆有味而可欲者。若张之于途,虽过客亦止之。然虽暂止,而不能久留,以其用之有尽,盖不常也。若夫道之出口,则淡乎无味,不若饵之可欲。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不若乐之可欲。此可名于小。然而其体真常,故用之不可既。既,尽也。故可名为大。此大象之譬,以譬人君苟能执大象以御天下,恬淡无为。虽无声色以悦天下之耳目。无货利以悦天下之心志。而天下归往乐推而不厌。此所谓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也。如此用之,岂有尽耶。 【笔者续貂】本章所阐述的是大道的实际应用,得道君子抱道前行,无往不利!悦人耳目享受,填饱肚子的美食等会让人流连忘返,交相称赞。我们所说的大道呢,出口吧,没有滋味,看不见,摸不到,后面省略了词句,人们对大道的态度会淡然,漠视。大道的功用却用之不尽的,那么卑微的人们,哪一个对我们更重要呢?大家可以想象,老子和尹喜,一老一少,一杯清茶,促膝长谈,老子难免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大道作用的无穷和人们的浅视形成很大的反差,越是重要的,我们往往最忽视!今天的我们,同样如此啊,“阳光,空气,水”,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在金钱的感召下,统统受到了污染,难道金钱就是万能的?只谈论金钱,不讲究取之有道,恐怕也难以为继吧!人们总是在遭受挫折,遭受困难的时候,才会反身自躬,这恰好也是道的表现,有无相生的现实写照!得到的君子,需要警醒,不可执着有的境地,失掉无的玄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