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然晨读53-《道德经》52

泰然晨读53-《道德经》52

2016-07-27    05'20''

主播: 泰然国学社

78 2

介绍:
我们“泰然晨读”的宗旨是“传承经典、领悟大道、比肩圣贤”!本次《道德经》的导读有两位大德做导师,一位是当今易学泰斗马恒君教授,也是本人的授业恩师,马老师的《周易正宗》被学界评为易经学习的教科书;另一位大德是憨山德清大师,明末四大高僧之一,曹溪中兴祖师。其功德巍巍,为后人所敬仰!一位是文化的巨擘,一位是禅宗大德,跨越时空,交相辉映,一场文化的盛宴,您准备好了吗? 《道德经》第52章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 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 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见其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袭常。 【马老译文】天下有源始。作为天下的母体。已从母体得到了自身,就从中认识它的产物。知道了它的产物,又回去持守它的母体,终身就不会衰败。阻塞外流的口子,关闭外溢的门,终身没有劳苦。打开外流的口子,成就身外的事业,终身不可救药。看得见细微叫作清明,持守住柔弱叫作强大,使用它的光芒,又回归它的清明,不给自身造成灾殃,这叫作袭常! 【憨山译文】此言道体之方,当以背物合道为要妙也。由万物皆资始乎道。故曰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所谓道生之也。是知道为体,而物为用。故道为母,物为子。人若但知道体虚无,而不知物从此生,是知母而不知子,则沦于断灭。若但知物而不知道,是殉物而忘道,则失其性真。所以既知其母,亦复要知其子,所谓有体有用也。既知物从道生,则不事于物。故曰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所谓用不离体也。体用两全,动静不二,故没身不殆。殆,危也,又尽也。下示守母之方。兑为口,门乃眼耳,为视听之根。谓道本无言,言生理丧。妄机鼓动,说说而不休,去道转远。唯是必缄默以自守,所谓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故日塞其兑。 下面一段阐述了禅宗修炼的法门—— 然道之于物,耳得之而为声,目得之而为色。若驰声色而忘返,则逐物而背性。是必收视返听,内照独朗。故曰闭其门。如此,则终身用之而不勤矣。勤,劳也。若徒执言说以为得。以资耳目之欲,火驰而不返。则是开兑济事,丧心于物,则终身不可救矣。是皆不能戒谨于隐微之间,而忽于欲机之兆,非为明也。孔子曰,知机其神乎。故曰见小曰明。以道自胜,故曰守柔曰强。是故学人当用其光,复其明,则无遗身殃也。然光,道之用也。明,道之体也。用不离体,故用愈光,而体愈明。此所以能无遗其殃也。袭,承也。且真常之道,吾固有之。但凡人不能承袭而自绝耳。苟能如此做工夫,则绵绵而不绝矣。故曰是谓袭常。 【续貂之语】本章介绍了宇宙的本源的探索过程!宇宙诞生之前,是阴阳二气孕育的能量体,我们称之为道。我们人类探索宇宙,探索未知的领域基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我们都知道了道生了天地,我们都是道所衍生出的,那么把宇宙大道的规律和我们具体实践相结合,是很智慧的选择,这也是“既得其母,以知其子”的所指;同时,我们都是大道衍生出的,万事万物都蕴含大道的规律,在研究具体领域中得到的规律,都蕴含在大道的玄妙之中,这不正是“既知其子,复守其母”的内涵吗?我们人类的智慧,尤其是东方的智慧,基本有两个不同的发展路径,一种是观察宇宙星空的规律,来验证到我们具体人类的生活中;一种是通过内观人类生活的规律来推演宇宙的变化,第一种是我们上古先贤的观察方式,第二种是印度佛教的智慧表达,各得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