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第三课养性成德第一单元四年级上册

3.1第三课养性成德第一单元四年级上册

2016-12-03    06'31''

主播: 赵晓丹襄阳

284 5

介绍:
第三课 养性成德 3.1 经典原文 涂之人百姓,积善而全尽谓之圣人。彼求之而后得,为之而后成,积之而后高,尽之而后圣;故圣人也者,人之所积也。人积耨nou耕而为农夫,积斫zhuo削而为工匠,积反货而为商贾,积礼义而为君子。工匠之子莫不继事,而都国之民安习其服。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是非天性也,积靡使然也。 故人知谨注错,慎习俗,大积靡,则为君子矣;纵性情而不足问学,则为小人矣。(《荀子•儒效》) 词语注释 1涂人之百姓:指普通人。涂,通“途”,道途、路上。百姓,是传抄中的衍文。 2求:追求。 3为:实践、实行。 4高:高超,超越寻常。 5尽之:做到极致,指尽善尽美。 6耨:锄草。 7斫:砍。 8反:通“贩”,贩卖。 9都国之民安习其服:国都里的居民都安心于自己的职业。都国,都市、城市。服,职业、事业。 10积靡:长期积累磨炼。靡,借作“磨”。 11纵性情:放纵自己的利欲之性。 12《荀子》:《荀子》为我国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荀子的著作集。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前238年),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博学善辩,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之长,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荀子吸收了先秦诸子之长,发展了儒家思想。 原文意译 一个普通人,积累善行达到尽善尽美就称为圣人了。人只有追求才能得到向往的东西,只有付之行动才能成功,要积累才能超越寻常,做到完美才能达到圣人境界。可见,圣人也就是普通人在长期的道德实践中积累而成的。人长期积累耕作经验就成了农夫,积累砍削技巧就成为了工匠,积累贩卖货物的经验就成为了商人,积累了礼义就成为了君子。工匠的儿子无不继承父亲的技能,而国都里的居民都安心于自己的职业,自古已然。住在楚国就习惯楚国的习俗,住在越国就习惯越国的习俗,住在夏地就习惯夏地的习俗,这不是天性,而是后天长期的磨炼使他们如此。 所以人要谨慎地对待自己的举止,慎重地对待习俗,重视对自己的积累和磨炼,就能够成为君子。如果一味放纵自己,忽略了学习,就会成为小人。 简要析评 本段原文荀子提出了“积善而全尽谓之圣人”的观念。荀子认为普通人通过不断积累自己的善行,在实践中不断磨炼自己的德行,就能够达到圣人境界。普通人与圣人在天性上没有区别,区别在于后天的自处方式不同。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就在于不断磨炼,在于坚持自己的善行,在实践之中成就自己的德行。而这些,普通人也能做到,也能使自己成为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