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经典原文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na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wu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孟子•公孙丑上》)
词语注释
1不忍人之心:指同情、怜悯之心。
2斯有不忍人之政:于是才采取了不忍伤害他人的政治。斯,于是。政,政治、政策。
3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突然看见一个小孩子将要落入井中。乍,突然。孺子,指尚未有知的童子。将入于井,指将要落于井中。
4怵惕恻隐之心:不忍人之心。怵惕,惊恐的样子。恻隐,指对别人的不幸伤痛怜悯的心理。
5内交:内,通“纳”,结交。
6要誉于乡党朋友:为了在乡邻面前博得赞誉。要,通“邀”,谋求。乡党,古代五百家为党,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指乡里邻居。
7恶:厌恶、讨厌。
8端:发端。
9自贼者也:自暴自弃。贼,指暴弃。
10火之始然,泉之始达:然,通“燃”,燃烧。达,达到,从地下冒出来。
11苟:如果。
原文意译
孟子说:“人都有不忍伤害他人和同情他人的心理。先王正是因为有这种不忍人之心,于是才采取了不忍伤害他人的政治。用同情他人之心来施行同情他人的政治,治理天下就能像于手掌之上玩转东西一样自如。之所以说‘人都有同情他人的心理’,是因为假如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子将要落入井中,都会有恐惧怜悯之心。这并不是要结交孩子的父母,也不是为了在乡邻面前博得赞誉,更不是因为讨厌孩子的哭声而这样做的。由此看来,一个人如果没有同情之心不能算是人,没有羞耻之心不能算是人,没有谦让之心不能算是人,没有是非之心也不能算是人。同情之心是仁的发端,羞耻之心是义的发端,谦让之心是礼的发端,是非之心是智的发端。人具有这四项发端,就像他具有四肢一样。具有了这四项发端而自认为不行的,是自暴自弃;认为自己的君上不行,是暴弃自己的君上。凡是自身具备了这四项发端的人,知道要把它扩大充实,那就好比刚刚燃起的火焰、开始流出的泉水,不可扑灭和遏止。假如能够扩充它们,就足以安定天下;假如不去扩充它们,那就连父母都不能够侍奉。”
简要析评
孟子是主张“人性善论”的思想家。本章孟子提出了著名的人性先天就具有“四善端”的性善论思想。他认为人既然知道了自己先天就具备了仁义礼智四善端,把它扩大充实,就会产生巨大的社会作用。他主张人们要在自己的行为实践之中不断去发扬自己的善端,以成就人自身的德行。
延伸阅读
圣人怀德化民
舜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圣明君主,所说尧帝在将要逊位的时候让天下推荐贤人接班,大家一致推荐了舜。后来经过尧帝的考察,发现无论是从能力还是德行上,舜都出类拔萃,于是便把帝位禅让给了舜。据说,当时身居历山的农夫们经常会因为互相之间侵占别人田地的边界而争斗不息。于是舜就亲自到历山脚下去耕种田地。过了一年,这里就再也没有发生农夫为抢占田地而争斗的事情。舜又听说黄河边上居住的渔夫常常为了获得打鱼的有利地形而互相争夺水中的高地,于是舜亲自来到黄河边打鱼。过了一年,那里的渔夫都知道了要尊让年长的人。东夷一带制陶器的人往往制造出一些粗劣的制品用来欺骗别人,于是舜就到那里制作陶器。过了一年,那里所制作的陶器都很坚实了,再无人以次充好。孔子听说了舜的故事赞叹道:“耕田、打鱼、制陶,都不是舜所管的事。但是,舜亲自到那里去做这些事,是用自己的行为来教化民众。由此可见,舜确实是诚信而且怀有仁德的人。舜自愿生活在条件艰苦的地方,百姓都被他的行为感动,愿意跟从他,服从他的教导。所以说,这就是圣人啊!圣人是以自身的道德实践来教化老百姓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