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刀断水——《论语》第37天(总250天)
2016-08-30
何为真好学?衡量好学的标准,要看肯为它付出的程度;特别是当公共价值出现偏差时,所生活的环境就不是好学的环境,你可能成为那个被讥讽的对象,自己能承担那个后果吗?能承担的时候,就是真正好学的时候。
生命的长跑,是由一个又一个的短跑组成
昨天收到出版社的鼓励,说正在写的小稿子,争取连发100篇。得到鼓励,很高兴。如果跑长跑,觉得没有力量的时候怎么办?把长跑分成一个又一个的短跑,一次又一次的从短跑当中得到鼓励,就可以穿越一次又一次的短跑。长跑不仅是坚持到底,还可以是有速度的长跑,最终,我们所拥有的是那个有速度的长跑。
走进一个好学的孔子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十户人家,一定能够找到一个忠信像孔丘一样的人,但找一个像孔丘这样好学的人就很难了。孔子是个非常谦虚的人,为什么在这里就不谦虚了呢?孔子好学,“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学什么?肯定不是背几个英语单词,写几个字。志于学,是追求道义。追求道义的道路能那么的平坦吗?
怎样来衡量真正的好学?
不是自己说我真的好学就是好学,衡量好学有几点标准:
第一,衡量一个人是否真的好学,不是以他从这件事上得到多少来衡量,而是看他肯为这件事情付出什么!付出的程度,付出有几分,就有几分真正的好学!比如有人在讲理想和情怀的时候可以侃侃而谈,可是到他付出的时候,就有各种理由推迟,怎么可能会去实践他的理想?同理,衡量到底热不热爱一件事情、甚至爱不爱一个人,同样是看肯为这件事、这个人付出的程度。
第二,当公共价值出现偏差时,敢于担当是真好学。天下再也没有比干活更轻松的事情了,怕的是真正的担当,特别是对于公共价值偏差所带来的负向认知的担当。何为公共认知价值偏差?比如孔子生活的年代,礼崩乐坏,“无道则隐”,公共价值偏差,最好隐起来,这个世道不是我们能管得了的。但孔子不那样做。有人说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有人读经典,怕被人笑话,这都是公共价值偏差。
首尾相连,看见一个好学的孔夫子
《公冶长》第一句讲孔子肯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公冶长,他是真的肯为这件事情付出!在危难的时候,和他站在一起。《公冶长》这一篇的主旋律,在昭示选择和担当,孔子的选择和担当,圣人的选择和担当。以孔门弟子为代表的古今人物,对照“仁”的标准,对号入座。
一以贯之,对照“光明本性”
《雍也》开篇讲:子曰:“雍也可使南面。”我有光明本性,能实现什么?“南面”,坐北朝南,即可以出任长官。儒家就是这样——担当。
为政,使命和担当
孔子真心希望他的学生具备光明本性之后,真正的价值是能够为政,能够有一份家国的担当。不是今天有人认为的升官发财,是一种非常重的家国情怀。这种士大夫的家国情怀,一直是中国古代读书人、中国真正读书人心中至深的情结。
他们理想的主旋律是:辅佐君王,回到汤、尧、禹、舜,那个治世的时期,能够恢复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淳朴民风。杜甫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以贯之,这种家国情怀,也就是因为有这么多人死守善道,才使中华文化之河成为历史上、成为世界上唯一一条没有干涸的文明之河。
经典本中正,无知者在引领读经典,很可怕
最近对于小孩读经这件事炒得很热,不是读经本身出现了问题,问题是谁在主导、引导读经?
本应该这个社会,最精英的群体主导经典的诵读及传承,现在是,识字就能读,识字就去教他人、孩子,在最末端来引导和主导这件事。于是最可怕的事情就会发生了,人们或许会再一次误会为:读经有错误。为什么读原典?提升看清真相的能力。
经典,时刻帮我们“守正”
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
简:为官一任,简明扼要,不扰民。即无为而治,务本。“居敬而行简”,自己内心有敬,心中有主而自治严格,制定简洁的政令,则事不烦而民不扰。反过来,“居简而行简”,为了简慢而简慢,“无乃大简乎?”是不是就太简了?有些人非常草率的做决定,会非常麻烦。我们的文化最终帮我们实现一个“中”。
颜回是情绪管理的高手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什么叫不迁怒?不将自己之怒迁于他人,不将此之怒迁于彼,不将今日之怒迁于明朝。不将自己之怒迁于他人,多少人因为大人的事迁到孩子,因为老婆的事又迁到工作……不是没有怒,怒是一种力量,关键是不能在怒中不能自拔,不沉溺于怒,只有这样才可以将怒归于平——心平气和,只有心平之,方可气和之。
成为情绪的奴隶
如果迁怒呢?佛家说:“前念、今念、后念,念念不断。”换一个字,“念”换成“怒”,如果一个人前怒、今怒、后怒、你怒、我怒、他怒……就好像用绳子一圈一圈、一圈一圈,把自己给绑起来,直到绑的拼命挣扎还无法挣脱,你可是遇到过这种境况?
不二过,忏悔,儒家佛家,一以贯之
慧能大师在《六祖坛经》中讲忏悔:何为忏?何为悔?忏者,忏其前愆。
前面所有的过错我忏,因为我忏前面的过,于是从前所有的恶业、愚迷、骄诳、嫉妒等罪,悉皆尽忏,永不复起。永不复起就是不贰过。悔者,悔其后过,而今以后,所有的恶业、愚迷、骄诳、嫉妒,今已觉悟,悉皆永断,更不复作。
忏其前愆,永不复起;今已觉悟,更不复作。再也不是原来那个样子了。
不迁怒,不贰过,不是看看文字那么简单的事情,需要我们用一生去品思,去奉行,抽刀断水,祝大家成功。
向上仰望,不要切断和我们祖先的联系。
向下扎根,不要切断和一方水土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