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杨次公春兰
北宋 苏轼 五言古诗
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
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
丹青写真***补离骚传。
对之如灵均,冠佩不敢燕。
注释:①杨次公:指杨杰,字次公,无为人。少有名于时,举进士。宋哲宗元祐年间曾任两浙提点刑狱。②羞:羞于。③蓬艾:蓬蒿与艾草。泛指丛生的杂草。④丹青:丹和青为中国古代绘画常用的两种颜料,故以此代指绘画。真色:真正的面貌。形容画得逼真。⑤离骚:战国楚诗人屈原作的《楚辞》篇名,文中多次写到兰花。传(zhuàn):传记。⑥灵均:即屈原。他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⑦冠佩:把花戴在头上或佩在身上。燕(yàn):接近、亲近。轻慢,亵渎。
译文:春兰花就像是美人,若无识者采撷,宁愿自守芳洁,羞于自荐。哪怕是蓬草和艾草再多看不到被掩盖的春兰,但是随着清风阵阵,依然时不时可以闻到那沁人的馨香。杨次公的这春兰图用妙笔丹青把春兰如实画了下来,达到了可补《离骚》而无愧于屈原的地步。面对着这春兰花,就好像是面对着灵均,让人不敢把它戴在头上佩在身上来亵渎他。
背景: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苏轼任龙图阁学士知杭州。这首诗作于同年,是作者欣赏杨次公的春兰图后的题画之作。前四句写兰的非凡风姿,后四句写人对兰的倾心爱慕,通过对兰花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兰花的赞美之意合崇敬之情,同时对画作也给予了肯定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