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读书乐·冬
宋末元初 翁森 七言律诗
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
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
地炉茶鼎烹活火,四壁图书中有我。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注释:①木落:树叶凋落。千崖(yá(旧又读 ái)):山石或高地的陡立的侧面。一作“千岩”。②迥然:显然,清清楚楚。形容差别很大。真吾:实在的我。谓脱去外相的本质的我。宋苏轼《六观堂老人草书》诗:“清露未晞电已徂,此灭灭尽乃真吾。”③韦编:古代将竹简联缀成篇的皮绳。后借指书籍。④地炉:就地挖砌的火炉。茶鼎:烹茶的器具。活火,指明火,有火苗的火,指肉眼可见之火。
译文:树叶凋零,溪水干涸,群山枯槁;此时正好清楚地审视自我的本质。面对书卷而坐,晃动的灯光将影子照在墙壁。高声朗读到深夜,能感觉到积雪一层层压在房顶上。地上的火炉里,炭在燃烧,锅里正在煮着茶,我坐在屋子中间,四周放满了历代的典籍。读书之乐到哪里去寻找呢?在这冰天雪地里,天地造化之心全都凝聚在那几朵盛开的梅花上。
简析:本诗为《四时读书乐》的第四首,诗人通过木落崖枯、高歌听雪、灯前读书、炉火烧茶,以及冬日赏梅等情景,表现了冬日读书的乐趣。
背景:《四时读书乐》是一代大儒翁森在家乡仙居县创办安洲书院时所作的一组劝学诗。诗中宣扬的是读书的高雅情趣,不以功名利禄为引诱。它把一年四季都视为读书的好时光,勉励年轻人勤奋读书,其基调是积极的。民国初期曾被教育部部长叶楚伧(chen)编进国文教科书,为中学生所必读。
翁森(1255-1326),字秀卿,号一瓢,宋末遗民。因不愿做元朝的官而隐居浙江仙居乡里,办了个书院授徒讲学,极盛时弟子达8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