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古公亶父往事为例,启示滕文公在国难当头之际见机权变,以保存国家。
原文
滕文公问曰:“滕,小国也。竭力以事大国,则不得免焉,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昔者大王居邠,狄人侵之。事之以皮币,不得免焉。事之以犬马,不得免焉。事之以珠玉,不得免焉。乃属其耆老而告之曰:‘狄人之所欲者,吾土地也。吾闻之也:君子不以其所以养人者害人。二三子何患乎无君,我将去之。’去邠,逾梁山,邑于岐山之下居焉。邠人曰:‘仁人也,不可失也。’从之者如归市。或曰:‘世守也,非身之所能为也,效死勿去。’君请择于斯二者。”
译文
滕文公问孟子道:“我们滕国是个弱小的国家,尽管用尽全力来事奉那些强国,最终仍然不能避免灭亡,您说我们应该怎么办?”
孟子回答说:“太王古公亶父居住在邠地,北方狄族人侵犯他们。古公用皮毛锦帛去供奉他们,仍然不能使他们满足;又用好狗名马去是去贡奉他们,还是不能使他们满足;又用金珠白玉去贡奉他们,还是不能使他们满足。古公于是召集自己部属中年长的老辈并向他们宣布说:‘北方狄族人所企图夺去的,是我们的土地。我曾经听说过这样的话:有道德的人不要用那些用来养育人类的东西使人类受到残害。你们各位何必担心自己没有君主呢?(那是你们免遭祸害)我打算离开这里。’ 他于是离开邠地,越过梁山,在岐山下面重新筑城定居。邠地的人民说:‘他真是位仁德的人呀,我们不能离开他。’ 于是跟他一道去岐山的人好像赶集一样踊跃。也有人说:‘这邠地是我们祖上的基业,我们不应该随便做主将它抛弃。宁可献出生命也不肯离开。’ 上面这两种方法请大王选择一种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