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公孙丑(上)~第4章

第三篇公孙丑(上)~第4章

2019-03-03    03'57''

主播: 吐故纳新681

239 1

介绍:
告诫劝勉诸侯施行仁政,避免人为的灾难。 原文 孟子曰:“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   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诗云:‘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此下民,或敢侮予?’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   今国家闲暇,及是时般乐怠敖,是自求祸也。祸褔无不自己求之者。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褔。’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译文 孟子说:“只要实行仁政就可以获得荣耀,不实行仁政就会遭受耻辱;现在大家都痛恨耻辱却又安于不仁德的现状,这好比是痛恨潮湿却又甘愿住在低洼的地方啊。 如果真要痛恨它,就应该重视仁德并且尊重有修养的读书人,让贤德的人处在高位上,让能干的人担任工作职务。趁着国家还没有危难,抓住这个时机,修明国家政令法典,那么即使是强大的国家,也一定会因此而敬畏它的。《诗经》上说:‘趁着天没起云下雨,剥些桑树儿的皮,窗架房门全都好好修理。住在下面的那些人,哪个还敢来把我欺?’孔子说:‘写这首诗的人,确是能够懂道理呀!能够治理好自己国家的人,哪个还敢来欺辱他呢?’ 现在国家没有危险,你却抓住这个时候,纵情游乐、贪图安逸,这是自己寻求灾难呀。 祸害和幸福没有不是自己去找来的。《诗经》说:‘要永远记住按天意去做,自己就可以找到更多的幸福。’ 太甲(商代君主)说过:‘上天降下灾难,倒还可以逃脱;自己作成罪孽,那就无法逃躲。’正是说的这个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