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第四篇•公孙丑(下)~第1章

《孟子》第四篇•公孙丑(下)~第1章

2019-03-08    03'32''

主播: 吐故纳新681

240 2

介绍:
《孟子》第四篇•公孙丑(下)(共14章)~第1章 孟子认为,要得天下,必先得人心。 原文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 孟子说:“得到天时还不如得地形便利好,得了地形便利还不如得到合顺的人心好。三里见方的内城,七里见方的外城,敌人包围并攻打它但不能取得胜利。但是仍然包围并攻打他它,那一定是得到了合乎天时的战机;如果仍然不能战胜的话,那就是这个战机不及地形更为有利。城墙并不是不高大,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盔甲并不是不坚硬锋利,备用的军粮也不是不充足;守军弃城逃走,那是因为地形虽有利但不如人心一致更有力呀。 所以说:限制人民不一定要靠国家的界线,保卫国家不一定要依赖高山大河的险阻,威服天下不一定要依赖武器的锋利。获得道义的人帮助他的人也多,失去道义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亲戚朋友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人民都会归顺他。用天下人民都顺从的力量去攻打亲戚朋友都背叛的人;那么,君子要么不打仗,打仗一定会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