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以孔距心知错,来启发齐王反省自己。
原文
孟子之平陆,谓其大夫曰:“子之持戟之士,一日而三失伍,则去之否乎?”曰:“不待三。”“然则子之失伍也亦多矣。凶年饥岁,子之民,老羸转于沟壑, 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曰:“此非距心之所得为也。”曰:“今有受人之牛羊而为之牧之者,则必为之求牧与刍矣。求牧与刍而不得, 则反诸其入乎?抑亦立而视其死与?”曰:“此则距心之罪也。”
他日,见于王,曰:“王之为都者,臣知五人焉。知其罪者,惟孔距心。”为王诵之。王曰:“此则寡人之罪也。”
译文
孟子来到平陆县,对这里的县长孔距心说:“您县里守卫岗哨的士兵,如果一天之内三次离开岗位,那您是不是撤换他呢?” 孔距心说:“不必等到第三次。”(孟子说)“您自己的离岗失职行为也很多了。譬如,灾荒年月,您治理下的人民,老弱病残者饥死在穷山沟,青壮年人流散到四面八方的,现在几乎上千人了。” 孔距心说:“(要解决这个问题,)就不是我的能力能做得到的。” 孟子说:“比方现在有人接受了别人的牛羊并且帮他放牧,那就一定要尽力为牛羊找到牧场和草料。如果牧场和草料都找不到,那您是赶快将牛羊送回这个人呢?还是眼睁睁站着看它们饿死呢?” 县长说:“这确是我孔距心的过错了。”
后来的某一天,孟子去见齐王时说:“您属下担任县令的人,我已经认识了五个。但这中间能了解自己过错的人,只有孔距心一个。” 他把情况向其往复述了一遍。齐王说:“这个我也有过错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