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滕文公(上)~第3章

第五篇滕文公(上)~第3章

2019-04-30    13'34''

主播: 吐故纳新681

241 1

介绍:
孟子谈论治国和实施井田制的方法,也是谈论自己实行仁政的理想。 原文 滕文公问「为国。」孟子曰:「民事不可缓也。诗云:『昼尔于茅,宵尔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贤君必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 阳虎(即阳货)曰:『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彻者,彻也;助者,藉也。 龙子(古代贤人)曰:『治地莫善于助,莫不善于贡。』贡者,挍数岁之中以为常。乐岁,粒米狼戾,多取之而不为虐,则寡取之;凶年,粪其田,而不足,则必取盈焉。为民父母,使民盻盻然,将终岁勤动,不得以养其父母,又称贷而益之,使老稚转乎沟壑,恶在其为民父母也?夫世禄,滕固行之矣。「诗云:『雨我公田,遂及我私。』惟助为有公田。由此观之,虽周亦助也。 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有王者起,必来取法,是为王者师也。诗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文王之谓也。子力行之,亦以新子之国。」 使毕战(滕国大臣)问「井地。」孟子曰:「子之君将行仁政,选择而使子,子必勉之!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均,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夫滕,壤地褊小:将为君子焉,将为野人焉。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请野九一而助,国中什一使自赋。卿以下必有圭田,圭田五十亩;馀夫二十五亩。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所以别野人也。此其大略也,若夫润泽之,则在君与子矣。」 译文 滕文公向孟子请教怎样治国。孟子说:“关系人民的事情不能够拖延。 《诗经》上说:‘白天外出割茅草,晚上绳索搓的牢,赶快盖好旧房屋,就要开始种五谷。’ 老百姓有个这样的基本情况,一般有固定财产的人就有稳定的思想观念,没有固定财产的人就没有稳定的思想观念。如果没有稳定的思想观念,就会放纵乖戾胡作非为,什么事都干的出来。等到他们犯了罪,然后又用刑律去处罚他们,这是蒙害人民呀。哪里有仁德的人在上位而去做蒙害人民的事呢?所以贤德的君王一定要恭谨、节俭、礼贤下士,按规定收取租税(不乱来)。 阳虎说: ‘想要发财便不能人仁德,想要仁德便不能发财了。’夏朝每户给田50亩并实行贡税法,商朝每户给田70亩并实行助税法,周朝每户给田100亩并实行彻税法,它们实际都是十分抽一的税。彻法的意思是通用法,助法的意思是借助法。 龙子说:‘管理土地最好的是助法,最差的是贡法。’贡法,是用几年收成平均数作为税收基数。 丰收年岁,粮食到处乱撒,多征收一点也不算苛刻,但却征的少些。在灾荒年月,农民连施肥的钱都还不够,而一定要征足规定数。作为人民的父母官,却使人民劳苦不息,用整整一年的辛勤劳动,不能足以供养自己的父母,还要借债来偿还租税,致使老弱儿童辗转流亡在穷山沟,那你作为人民父母的作用在哪儿呢?当官的享受世代俸禄,滕国早已实行这个制度了,(可人民没保障)《诗经》说:‘雨降到公家的田里,然后才降到我私人的田里。’ 只有实行助耕法才会有公田。从这首诗可以看出,周朝也是实行助耕法的。(如果人民生活安定)就要新办学校来教育人民。庠的意思,是颐养;校的意思,是教育;序的意思,是习射练武。夏代叫做校,殷代叫做序,周代叫做庠;学这个称呼是三个朝代都使用的,都是用来向学生进行人类道德关系教育的。上面的人懂得了人类的道德关系,普通老百姓的关系也会亲密无间。 如果有圣明君主产生,他一定会来学习校法,这样你就成了圣明君主的老师了。《诗经》上说:‘周朝虽然是古老的国家,它的国运总是充满新气象。’ 这是对文王的赞美词。您只要努力实行仁政,也可以使您的国家有所振兴!” 滕文公派毕战向孟子请教井田制的问题。孟子说:“您的君王准备施行仁政,他挑选你到这里来问我,您务必好好地去做!要实行仁政,一定要从划清田亩的界限开始。 如果田地界限不清楚,那么井田土地大小就不均匀,田租俸禄分配也不公平。所以暴君贪官们总是千方百计搅乱田地的界限(以便乱中取利)。田地界限既经确定,那分配土地制定俸禄就可以毫不费力的办成了。滕国虽然土地偏僻狭小,也设有各级官员,也住有平民百姓。没有官员,就没有人管理老百姓;没有老百姓,就没有人养活官员。我建议在郊外采用九分抽一的助耕法,城市里让人民自己交纳十分抽一的税。卿大夫以下的官员一定拥有祭祀的圭田,圭田规定为50亩;有多余的劳力每人给25亩地。这样死亡搬家就不要离开家乡,在家乡同一井田上耕种,早出晚归相互友爱,互相帮助防备盗贼,有疾病大家关心照顾,那么老百姓关系亲密和睦。方圆一里地规定为一井地,每井土地900亩,中间100亩为公田。其余八户人家,每户一百亩私田,大家共同耕种好公田。公田的事务完毕,然后才敢去料理私田上的农活。这是用来区别官吏和老百姓的制度。这只是井田制的一个梗概,至于如何去修饰完善它,那就看你们君臣的努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