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篇告子(上)~第7章

第十一篇告子(上)~第7章

2019-11-30    07'08''

主播: 吐故纳新681

306 1

介绍:
孟子以“人性相同”为论据,来证明人性本善。 原文 孟子曰:“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今夫麦,播种而耰之,其地同,树之时又同,浡然而生,至于日至之时,皆熟矣。虽有不同,则地有肥硗雨露之养,人事之不齐也。故凡同类者,举相似也,何独至于人而疑之?圣人与我同类者。故龙子曰:‘不知足而为屦,我知其不为蒉也。’屦之相似,天下之足同也。 口之于味,有同耆也,易牙(齐桓公宠臣),先得我口之所耆者也。如使口之于味也,其性与人殊,若犬马之与我不同类也,则天下何耆皆从易牙之于味也?至于味,天下期于易牙,是天下之口相似也。惟耳亦然。至于声,天下期于师旷(著名乐师),是天下之耳相似也。惟目亦然。至于子都(美男子),天下莫不知其姣也。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故曰: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至于心,独无所同然乎?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 译文 孟子说:“丰收年成,年轻人产生懒惰的多,灾荒年成,年轻人产生凶暴的多,这不是上天赋予了他们不同的本性,这是由于外界因素使他们在思想上发生变化才这样的。 比方说种植大麦吧,把种播下去又耙平了土地,这土地情况相同,种植的时间也相同,大麦蓬蓬勃勃地生长,等到夏至的时候,就都会成熟了。即使会有些好坏,那也只是因为土地的肥瘦、雨露滋润的多少、人工操作的粗细不同的原因。所以凡是同一类型的事物,大体上都是差不多的,为什么偏偏对于人的本性却又怀疑了呢?圣贤人物和我们也是差不多的。所以龙子曾说:‘即使不知道脚的长短去编草鞋,我相信也决不会变成草筐子的。’草鞋式样都是差不多的,因为天下人的脚板都是相同的呀。 所有人的胃口对于味道,爱好大体相同;名厨易牙早就掌握了我们胃口所嗜好的东西,如果我们的胃口品尝味道时,各人有各人的不同,就像狗、马和人类不是同一类型的一样,那么天下的人为什么都喜欢易牙烹调的味道呢?谈起口味来,天下的人都希望吃到易牙做的菜,这说明天下的人胃口是差不多的。就是耳朵也是这样,谈起音乐来,天下人都希望听到师旷的演奏,这是因为天下人的耳朵都差不多。就是眼睛也是这样,谈起子都来,天下人没有哪个不知道他长的漂亮。看不出子都的漂亮的人,那简直是没长眼睛。所以说,人的胃口对于味道,有相同的嗜好;人的耳朵对于声音,有相同的听觉;人的眼睛对于颜色,有相同的美感。可是一谈到人心,偏偏就没有相同之处了呢?人心相同之处是在什么地方呢?是在理和义上面。圣贤人物只是早就把我们心中共同的理义理解透彻了。因此,这些理义使我们的心里感到高兴,就好比牛羊猪狗的肉合我的胃口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