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封建非彼封建,这个词我们用错了

此封建非彼封建,这个词我们用错了

2020-10-30    09'54''

主播: 在大洋

145 1

介绍:
周朝贵族之间的礼仪战 无论中外,贵族最初都是军事殖民者。周朝取代商朝之后,给一群亲戚和近臣分封了领地,他们带着家人、亲兵来到封地进行军事殖民,这就成为贵族。封地上的土著居民则是平民。 贵族们是征服者,觉得要把自己跟平民区分开,才能显出自己的高大上,所以他们都有非常强烈的等级、秩序意识。这种意识也延续到他们对待战争的态度上,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第一,他们认为战争是个很高贵的事情,《左传》里有句话,叫做“国之大事,唯祀与戎”,就是说只有祭祀和战争,才是国家的大事。这么高贵的事情,只有贵族才有资格参加,平民没资格。 第二,贵族打仗,比的是谁更符合“礼”的标准,这里所谓的“礼”是“礼仪”的“礼”,但它绝不仅仅是礼仪,而是代表着一整套秩序,能够给所有人都规定出上下尊卑的恰当位置。 换句话说,贵族们打仗是有规矩的,规矩就是按照“礼”来打,而战争的目的就是恢复“礼”的秩序;如果不依照“礼”来打,赢了也没面子,因为你更加破坏了秩序。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贵族们打仗比的不是谁能砍死更多的人,比的是谁在规则之下打赢了战争,就像是比赛踢足球,只要堂堂正正比赛,贵族就有了贵族的样子。平民一看,觉得贵族确实有贵族范儿,也就会接受贵族制的等级结构。这样就天下就太平了。 这样一来,贵族间的战争,其礼仪性远远大于实用性。由于只能是贵族能参战,战争的规模也不会太大,相对于后世,封建社会早期的战争就是带点刀光剑影的球赛,规则非常明确。 所以,这会儿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也不大容易导致谁灭掉谁。 战争从礼仪性走向实用性 可问题是,这样一种战争的打法,有个前提,就是大家都认同“礼”这套规矩是很重要的。万一碰上个根本不懂这套规矩、不按套路出牌的人,不踢正步而是直接抡刀砍人,那战争的打法就变了。 春秋时代的楚国,就是这么个不按套路出牌的国家。这倒不是因为楚国人耍无赖,而是因为它根本就不是周天子分封的诸侯国,本来就不大懂中原的那一套。 楚国是个土生政权,崛起在今天的湖北、河南南部这一带,它的文化和中原有很大区别,也不大在乎中原的礼仪之类的东西,在当时的中原诸侯看来它就是个蛮夷之邦。 春秋时期的楚国,虽然政权面积大,但在地处中原的宋国看来,只是“蛮夷之邦”。 出身中原的宋国国君宋襄公,血统高贵,是商朝王族的后裔,他可是规则玩得好,一时间他也曾号令过一些诸侯,被列入到春秋五霸。 结果呢,他就想多了,看到楚国不大守规矩,就想去提高一下楚国的公平比赛意识,没想到和楚王打仗的时候,楚军直接抡刀,宋襄公被打得大败。 不按套路打,这件事情是有传染力的,只要有一家改换打法,别家不改就肯定会吃大亏。楚国一带头,各国的底线越降越低,战争的实用性开始超越于礼仪性之上了。 贵族范儿开始丢失,所以孟子会说“春秋无义战”,没有正义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