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盖茨再度警示:下一次灾难,将是疫情的5倍

比尔·盖茨再度警示:下一次灾难,将是疫情的5倍

2021-03-10    16'12''

主播: 笔记江湖

227 1

介绍:
对于领导者来说,主要做两件事,一个是看未来的机会,一个是看到未来的灾难。 没有看到未来的机会,就无法激励员工;相反,如果能看到,社会一定会遇到这样的麻烦,提前做好解决的准备,也会获得成功。 所以,当所有的人都开始提心吊胆,对未来没有信心的时候,领导者必须看到希望所在;而当所有人都在畅想未来的时候,领导者必须看到灾难所在。 一、无度的发展,就是癌症 从去年到今年,一场前所未有的全球疫情,引发所有人对生存的重新思考。 2015年,比尔盖茨警示全世界,我们对疫情的重视与投入太少,这种忽视会带来严重后果。 2020年,他再次发声,我们对气候变化的重视和投入太少,它的致命性,可能是新冠疫情的5倍。 当所有人在有限的框架里乐观时,盖茨看到了片面发展带来的灾难。 1.气候变化,有多可怕?   说到自然环境,你有没有觉得今年格外冷? 由于取暖用电的猛增,南方多个省份先后出现了电网不堪重负而“拉闸限电”的情况。   2月,美国也遭遇了几十年罕见的寒潮和大雪。 得州超1460万人断水,电网更是接近瘫痪,400万户家庭缺电,电价暴涨200倍。   虽然中国和美国的寒潮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都不相同,但原因却是一致的: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变暖为什么会催生寒潮?   因为北冰洋这台天然“空调”正在走向崩溃,北极的冰面再也“封印”不住北极上空的强冷空气,一到了冬天,高纬度的冷空气更容易向中纬度区域爆发。   比尔·盖茨在采访中提醒说,与之前相比,类似的极端事件今后发生得只会更加频繁,力量也会更大。 2.气候变化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当气候极端变化的时候,甚至能一锅端掉地球上的所有生命。   比如,史上第一个灭霸,就是出现在距今约30亿年前的蓝藻。   当时,蓝细菌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一种废物,叫作氧气。大量无处安放的氧气和甲烷反应,改变了地球大气。导致地球开始降温,进入了第一个大冰期,休伦大冰期。   这个大冰期可不是几百万年,也不是上千万年,而是三亿年。   这是地球上第一次有生物,因为自己无限制的生命活动,毁了整个生态圈。   简言之,蓝细菌的这次改造计划,让地球沉寂了3亿年。   正因此,一位英国气候学家曾令人印象深刻地评论说:“我毫不犹豫地把气候变化看作是一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3.无度发展,反过来威胁生存   当下这一轮气候变化,来自工业革命以来的大量无度的人类活动。科学上在讨论,我们是否会造成地球上第六次生物大灭绝。   发展是有限度的,无度的发展就是癌症。   癌症的生理学含义是细胞增殖失控,即某些局部细胞疯狂地、无休止地增殖。一旦增殖失控,就会长瘤,导致癌症。   不管是蓝藻大量排放氧气,导致休伦大冰期;还是工业文明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变暖。发展的无度,就是对所有生命的威胁。   但是,由于时空尺度太大,大家对气候变化的反应并不敏锐。   其实关于气候变化的争论,并不是全球是否在变暖,或者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报告是否可信?   真正的焦点在于气候变化的事实是否足以让我们意识到危机已经到来,而面对危机我们的态度和选择是什么,直接决定了所有人未来的生死存亡。   二、任何麻烦,都有可能是巨大机会   有远见的人都会看到气候变化带来的威胁。 因为历史上的一个小波动,可能是一代人或者几代人的一生。 同时,越是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解决之后的价值越大。 比尔·盖茨则在《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中预测,到21世纪中叶,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欧洲南部地区的小麦和玉米减产50%,而中国的极端干旱可能会引发地区乃至全球粮食危机。 尽管危机近在眼前,但对于积极解决问题的人,任何一个麻烦,都有可能是巨大的机会。 对于企业,这是一个考验战略、远见和能力的关键时刻。 碳中和将会成为未来资本市场的长期逻辑,这条赛道长达四十年,因为最终目标是2060年中国经济实现“碳中和”,期间整个中国的能源结构乃至产业结构都要重塑,中间自然少不了波澜壮阔和风起云涌。 在应对环境问题的过程中,碳中和与可持续发展也带来了难得的商业机遇。 比如,世界经济论坛的一项研究发现,在实践双碳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会创造3.95亿新工作机会,还会创造超过10万亿美元的商业机会。 三、选择大事业者,心中必有大乾坤   在企业的经营,碳中和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想要抓住低碳化的机会,既为客户创造一流的产品和服务,又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很多企业投入低碳经营、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中。 选择大事业者,心中必有大乾坤。   比如,微软率先响应号召,联合埃森哲、埃微诺,打造Envision论坛,旨在通过分享全球商业趋势、先进科技与数字化转型最佳实践,探讨数字化未来与可持续发展之路以及新常态下未来技术发展趋势与企业运营模式。 在与会的讨论中,作为全球知名咨询机构,埃森哲提出了企业可持续发展和低碳化发展的3种手段:能耗管理和能源替代;数字化和绿色IT;低碳化的产品线和供应链。   第一,能源管理和能源替代,指的是利用合同化的清洁能源,选择节能的办公场所和出行方式。   针对公司目前主要的碳排来源,埃森哲自己采用的相应举措包括:   ①   严格控制差旅费的支出、鼓励员工采用节能环保绿色的方式出行;   ②   通过在办公室置换LED电灯、应用智能电表减少电力的消耗,并提出了在办公室使用100%可再生能源供电的目标;   ③   减少打印纸的消耗,同时鼓励使用再生纸;   ④   在办公室范围内减少甚至消除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比如塑料吸管、塑料杯,同时减少塑料袋的使用;   ⑤   提出到2025年实现100%再利用或回收电子垃圾的目标,如计算机和服务器,以及所有办公家具;   第二,数字化和绿色IT,指的是使用无纸化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使用能耗更低的云方案;   比如,埃森哲编制了《绿色上云》报告,报告指出,迁移至公共云,可以大量减少碳排放,可使每年信息技术产业排放减少5.9%,以全球二氧化碳总排放量计算,这意味着每年减排近6000万吨,相当于上路行驶的轿车减少2200万辆。   除对环境具有重大积极影响外,可持续云解决方案还可以创造显著的财务收益。   与传统基础架构相比,仅完成初始云迁移一步就可减少84%以上的碳排放。若采用专门为云化设计的应用系统,则可进一步提升碳中和幅度,最高达98%。   第三,低碳化的产品线和供应链,指的是将低碳的实践延伸到上下游,产生溢出效应。   埃森哲还面向全球1000余位CEO开展了调研和访谈,旨在了解企业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所做的贡献,以及仍具备的潜能。   他们发现,全球一些顶尖的公司,在强调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同时,已经开始对合作伙伴的可持续发展程度做出评估,甚至提出要求。   比如微软、欧莱雅、华为等公司,从去年开始已经对供应商的碳排放数据进行记录和跟踪,并把它作为供应商准入的条件之一。   四、科技创新,将发挥巨大能量 一直以来,人类都靠着对未来的展望,而指导当下的科技探索。 在减少气候变暖,进行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创新的数字科技将发挥巨大能力。 比如,在Envision论坛中,与会的不同领域的优秀领导者,也分享了各自通过不同科技,探索可持续发展下的技术与管理新实践。 根据他们的分享,在使用新技术方面,有这样几个共性。 第一,利用云平台,检测碳足迹。 实现碳中和的目标首要任务就是对碳排放进行跟踪检测。 比如,基于微软云服务和技术,Bamboo开发的 BEST 平台,分析监控企业全部碳排放并进行数据整合,实时收集上下游供应商的类似数据,确保经碳排放数据跟踪的精准。 此外 BEST 平台还可以根据微软 Power Apps 和 Power BI 技术,可视化碳排放场所、确定碳排放来源及趋势,为企业提供端到端的可持续解决方案,实现碳中和的状态和可持续发展需求。 第三,通过机器学习等科技,完成自身的能耗管理和绿色IT。 有了数据统计才有针对性措施,没有衡量就没有管理。 企业需要建立自己的基准线,将自己的数据进行可视化,然后从衡量到管理再到衡量的过程,推动自己低碳化道路的前进。 比如,台达集团和微软合作采用Azure云上的人工智能,Power Platform,机器学习,协助开发软体和解决方案,减少开发人员,简化开发复杂度,降低开发成本,提高开发速度,更快完成智能解决方案。 第四,研发企业级的系统化的减碳解决方案。 对于双碳目标和可持续发展,还需要更多企业行动起来。 但是很多企业想做这些事情,但不知道如何把自己的目标和国家目标结合起来。 减碳是所有企业的社会责任,但如何积极履行减碳目标、加入环保行列,需要有企业提供系统化的解决方案。 这是危机背后的巨大机遇。 比如,作为高科技企业的微软,希望联合所有生态伙伴,一起打造一个企业级的碳足迹测算和分析平台,为有志于低碳化道路的企业,提供一个基础服务。 通过创新数字技术,实现碳足迹的检测、分析;通过对内的无纸化解决方案,对外的上下游减碳标准,方便企业将自己的减碳目标与国家的碳中和目标结合起来,在提高效率的同时,承担起社会责任,树立负责任的品牌形象。 五、结语 更重要的是,在这种全人类的灾难面前,我们需要的不止勇气,还有万众一心。 只有更多企业将减碳环保,放在自己的战略思考中,将绿色经营、控制能耗放在自己的管理中;科技工具用在自己的日常活动中,我们才有可能在气候变化的危局中幸存。 人类靠什么延续至今?靠的是团结、创新。简言之,行有大勇者,必心怀大爱。 这是每个负责任的企业的心声与实践。 在Envision论坛中,所有人都认同,借助数字技术的创新,是应对危机、保护环境、提升员工潜能、加速企业创新和永续发展的最佳实践和路径! 气候变化,事关全体人类;只有可持续发展,历史才有未来。   如果我们没能处理好,我们整个一代人会一起掉进坑里,成为所谓的“享祖宗福,造子孙孽”的一代。   这既是一条自我救赎的途径,也意味着未来几十年里潜力巨大的商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