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菊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已有上千年的种植历史,人们认为它不畏严寒、品格高贵,是“花中君子”。自古以来,文人雅士以菊花为题创作的文学艺术作品数不胜数。不过,菊花好看,养菊难。上千年来,为了让有“气节”的菊花永久地流传下去,一批一批的园艺师们秉承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数十年如一日,以育人之心养护菊花。北海公园的刘展,就是他们中的一位。 今天,请听记者曾珊采制的专题节目:秋菊傲骨誉满京城,匠人精神传承千年
菊花是北京市的市花,现在,看菊展、养菊花,对北京市民来说,那是稀松平常的事。不过,您也许不知道,菊花进入百姓家,也就是这几十年的事。
【刘展:菊花过去在市面上不太容易见着,当时养菊花的基本是皇宫或者官宦人家,因为在过去,得有生活保障才能养菊花,皇宫里、官府里那是专门有人养的,耗时、耗功夫。还有一个,养菊花得有院落,不像家里的盆花什么的,室内就能养,菊花是露天的,还得宽敞、通风好的地儿才能养,这可能也是过去菊花不普及的原因。菊花为什么现在这么普及?因为1980年我们举办了这一届菊展,一年一届,一直到现在,搞了35届,每年11月份,北京市民知道北海有这么一个菊花展,基本都上这来,这么多年,公园为这个行业、为菊花的传承也算是做出贡献了。】
说这话的,是中国菊艺大师、北海公园菊花班的现任掌门人刘展。
刘展:我叫刘展,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北海公园标本菊传统养殖技法的第四代传承人。
刘展是第四代传承人,第一代创始人是谁呢。他就是有着当代“陶渊明”之称的刘文嘉老先生。刘文嘉,人称“菊花刘”,民国初期留学日本学习法律,回国后曾在中东铁路任职。“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夺取了中东铁路大权,刘文嘉不甘当亡国奴,举家迁到北平,效法陶渊明,建房种菊,蓄须养花,成为了京城有名的园艺大师。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国家领导人都曾多次到访他的菊园并题词。
【刘展:当时刘文嘉手里有290多个菊花品种,应该算是特别全了,因为当时品种不是特别多。1959年,那时候他觉得自己岁数大了,他怕这些东西在他手里丢失了,所以他就转交给了国家,委托给当时的北京园林处,园林处又委托给北海了。刘老先生他那一套养法,加上他手里的品种,整个就移交给北海了。所以也就是按他的养法这么一代代传下来了。】
其实,刘文嘉老先生一生的心血最终交付给北海公园,并不是偶然,作为皇家园林,早在明代,北海公园就有为皇家种植菊花和开办菊展的记载。不过,刘展继承这份衣钵、成为了第四代传承人,却是一个偶然。
【刘展:我们那年代就是高中毕业之后分配,分到哪儿是哪儿,就分到北海公园了。1977年来的,刚开始来是养草花,后来呢,人员调整,说这个部门累点,需要年轻的小伙子,就给我调过去了。就又开始养菊花。等于是干了一辈子了,再干两年就该退休了。】
那么,这项被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并由北海公园代代相传的菊花养殖技艺到底是什么呢。刘展说,说起来很简单。
【刘展:全国各地养菊花的方法都不太相同,所谓传统养殖技法就是老北京的一种养法。扦插完之后,在温室里生根,打尖儿,把尖儿给掐了,这个头儿给掐了呢,它每个叶子都有一个生长点,完了叶子这儿都出来芽子,然后再把芽子都给掰了,也就是说,地上部分的生长点全给它去掉了,那植物怎么办,它也得生存啊,它就从根底下往上憋芽,我们就是最后养这个芽子,到秋天开花,北海的养护技法是这么个养法。】
这项传统养殖技法,有两个明显的优点。
【刘展:花儿开得大,因为平时营养积累时间长,营养多,花就开得大,还有一个优点,它第二年繁殖的芽子相当的多,因为它生长期长,底下的营养储备也多,它第二年出来的芽子也多。要是芽子少,就一两个芽子,第二年一插,没活,这品种就没了,消失了。所以这种养法芽子多,对保留品种有好处。】
品种多,不仅有利于保持生物多样性,对赏花的直观感受,也很重要。
【刘展:首先品种多了之后呢,观赏性就强了。菊花为什么这么受欢迎,因为它花型多、姿态多、颜色也多,他不是千篇一律。你看月季,它顶多是颜色多点儿,它花型区别不大,你看菊花就不一样了,有丝化的,有大球形的,有卷散的,有垂丝的,各种形状,菊花特别招人喜欢就跟这有直接关系,千姿百态,从颜色、花型,越丰富,观赏性越强。】
片花
初春二月,明媚的阳光透过玻璃天窗,照进北海公园的菊花房里,几百盆菊花芽,整齐地排列着,吸收阳光。芽子高矮粗壮不一,园艺工人蹲在花盆前,仔细地观察,再用大剪刀把选中的菊花芽一个个剪下来(压混剪刀声)
【记者:咱们这是在做什么?
园艺工人:这就是芽子,采芽子,把它剪掉5厘米左右,然后就可以去扦插,属于无性繁殖。】
万物还未回春,园艺工人已经在为金秋的繁花盛开做准备。(压混扦插、浇水的过程)
凡事有利有弊,传统养殖技法,种出来的菊花大、培育的种子多,但是,培育的时间长,耗费的精力也大。刘展说,赏菊一个月,准备九个月。
【刘展:我们一般是从二月开始前期准备,准备器皿、材料,三月把菊花苗移到室外,挪到室外是为了降温,温度低点不让它突长,三月底四月初就开始扦插了, 5月份我们就开始上小盆,分载,分成小盆养,养到六月底七月初开始换大盆定植,就是这盆开花之后端出去就是展览用了,七月份定植完之后就是正常养护,那会儿主要是浇水浇肥,到了立秋以后,也就是八月下旬吧,那会儿是打药、浇肥,到九月份就裱扎了,因为长高了以后怕刮风,你要不拿竹竿裱上它容易倒,浇完肥抽空就绑,完了打药、再绑,因为生长快嘛,中间再穿插着浇肥、浇水、打药,一直到九月底,十月份就进入后期裱扎、筹备菊展。到十一月份菊展开了,开一个月到十二月份,这是一个周期。】
刘展说,最苦的时候是夏天。
【刘展:菊花的习性就导致了养菊花比较累,菊花喜光,它在光底下待着,工作人员也得在光线底下,夏天的话,你想象一下三伏天在太阳底下,那是相当辛苦的。】
刘展打趣地说,菊花班里,无论男女,没有白的,来的时候皮肤再白皙,过两年,也都成了小麦肤色。
最担惊受怕的是临近开花前。
【刘展:尤其到后期,那真是天天得盯着,牵扯到虫害。菊花特别招虫子,地老虎老远就能闻到菊花根的味儿,顺着过来把菊花根全咬了,所以那会儿天天早上起来就得捉虫子,后期是越来越紧张,要是下功夫大,这一棵没注意让虫子给咬了,哎呦心疼死了,等于这一棵花这一年白干,特别心疼。】
刘展说起虫害来痛心疾首,他想了很多办法来防虫。
【刘展:拿一空花盆扣在地上,我们这盆花蹲在这一盆上头,地下害虫上不来了。原先花盆是放在地上,搁地上有什么好处呢,花的根往地底下扎,根越发达,花就越发达,垫起来养的优点就是地下害虫给隔离了,就看你心细了,你要心细一样能养好了。】
其实,不用哪些特定环节,光是日常浇水,就不是一项轻松活。北海公园的两前多盆菊花,得一盆一盆地浇。
【刘展:同样是菊花,它每一盆的要求都不太一样。有好多不确定因素。比如,这个品种比较强壮,相对抗水,可是它在幼苗期呢,或者它在生长期发育得不是特好的时候,你也不能这么浇水,不同品种不同时期都不一样,那真是得提着水壶,这盆多、那盆少、那盆不浇,真得这么找,不是拿根水管子哗哗哗浇完了,那样肯定养不好。所以养菊花特别需要心细,你心细养的花和稀里糊涂养的就不一样,都不用说,到年底一看花就知道这个人这一年干的工作怎么干的。】
像刘展这样的老一辈养菊人,都管养菊叫“伺菊”,意思是以伺候菊花的心态来养花。
【刘展:拿着花得当孩子一样,你得伺候他,伺菊。甚至比养孩子还要心细,为什么,小孩不舒服、吃多了吃少了还能说话,花儿说不出来,全凭你观察,真得拿出一百一的功夫去观察,你得能看出花的表现是什么意思。】
对于刘展来说,也许当初接手这份技艺只是一个偶然,而他用40年的时间来证明,他是一个当之无愧的传承人。
片花
几百盆菊花芽在菊花房里安安静静吸收阳光,等到金秋时间,将会开出姹紫嫣红几百种不同的菊花。而此时的它们,清一色绿油油地杆和叶,不过是高矮粗壮略有不同,很难分辨出每一盆分别是哪一种。
这是对普通人而言。和菊花朝夕相对三十多年的刘展,一眼就能看出他们的不同来(同期:刘展通过叶子分辨两种菊花)
问刘展如何能有这般本事,刘展说,秘诀就是两个字。
【刘展:就是态度,对工作的态度,态度决定一切,首先你得有个态度再说别的,这是最基础的东西。】
态度,这也是刘展教徒弟们时最常挂在嘴边的话。
北海公园以菊花闻名,自然而言吸引了许多爱菊之人前来,刘展也乐于跟他们切磋花艺,在他眼里,爱菊之人对菊花的态度是最值得尊敬的。
【刘展:有几个人天天上我们这儿,就跟义工似的,因为这些人以前家里住平房有院儿养菊花,现在住楼房了,养了好多年菊花,特别离不开这个,割舍不了怎么办,上我们这儿来,干活是为了过瘾,天天来得比正式工还早,干完之后就走,对菊花的喜爱达到这种程度。我就跟我们这儿的年轻职工说,你们能达到这样,就行了。
记者:养的花也不归他们?
刘展:不归啊,就上这过瘾来了。哎呦,那认真程度,七八十的老头。
记者:您也不排斥他们?
刘展:当然是不愿意让他们干,毕竟岁数大了,可是不让他们干真不行,真是对这菊花太喜欢了。】
养菊花近40年,刘展也算后继有人了。徒弟刘宁是北海公园的青年园艺师。
加入菊花班10年,她潜心研究菊花,如今看叶识花,她也能辨识出100多种。刘宁说,看叶识花,不仅是加深对花的了解,也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