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健康之路的分享(二十七)
09-28 21:41
阅读 29729
高考结束后,我也做过一段暑假工的工作,在办公室做过小文秘,收发文件,也在补课机构教初中生数学。有一天中午我来例假痛经,身体冒虚汗,什么也不想吃,睡也没有睡着,记得好像迷迷糊糊也在忏悔,但当时一方面对忏悔有误区,总在找一种感觉,找不到那种感动或者难过的感觉就觉得他们没听到,心里也没有百分百相信,会有他们走没走的怀疑,另一方面也沉浸在那种痛感里,心里都是想让自己赶紧好,也没有众生,没有抽离出来,下午还要讲课,抓了两个小饼干就挺着去了,撑着桌子讲着讲着就没力气说话了,留了一道作业题让他们先写,我蹲下来缓一缓,当时特别想什么都不管就躺在沙发上,但是还有课要上就只能尽力调整,心里不断的喊师父,好像从心底里出来了一句师父,救我,随即我感觉到一股高频能量穿身而过一样,瞬间肚子就不疼了,身体也不虚弱了,呼吸均匀,精神也不低沉了,一下子就站起来了,跟刚才判若两人,我当时感觉特别神奇,心里都是感动,随后又开始讲课。
这个时候我也没有见过导师,微信除了过节在群里问候一下,其他的时候也不多说话,但在我心里依靠父亲当时的描述,还有后续听到的一些事迹,谁能真正无我就为了人民健康放下一切的去研究,谁能敢于揭示真相将生死置之度外,谁能真的认为众生和人都是平等的,会看众生之心,体谅众生之苦?仅仅凭借这一点,高下立判,每次践行之后的结果,让我更加相信和想要追随,心中真有师,所以关键时刻,心中呼喊师父的时候,是心与师相通,与德道高频连接,那个过程就是本源大光明在调理身体,所有风寒湿邪融入光中,低频意识转化为高频,负能量成为正能量,身体一瞬间能量充足,气血运行,这不正是说明一切都是感应吗?感应的是无形的意识灵魂,所以当意识发生变化,灵魂即发生变化,感应消失,症状也就消失,这次的经历对我来说也十分震撼。
然后开始填写志愿,我想学自己感兴趣、有意义的,又想稳妥一些,我热爱中医文化,而且在大学前关于中医、身心灵的内容也学习了很多,也见证到了心理的变化对身体健康的影响,那段时间国家也很提倡“阳明心学”,仿佛一切都围绕着“心”,结合自身条件和经历,我也想这些是不是可以继续整理和挖掘,专业出身也更有说服力,还想如果人们真的都能通过改变心理就能家庭和睦、身体健康,那是多好的事情,于是我报考了中医院校应用心理学系。想结合中医、心理发展中医心理学,我认为那也是我们的本土心理学,入学前我对学校和学校专业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大学也对自己做了初步的规划,跟大多数人的想法也一样,在大学期间把该拿的东西拿了,所以一入校也去拜访了有名的中医老师,建立“师承关系”,有资格去考执业医师资格证,同时报了课外心理学班,可以获得心理咨询师证,这都是当时从理论上,还有社会条件上做的准备。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心理学跟想象中的并不同,跟我过去所学到的涉及到“心”的概念也都不同,仿佛心理学跟心都不沾边,后来查到心理学起源于古希腊,本意是灵魂的科学,但我们学的心理学是1879年之后的科学心理学为开端的,抛弃了灵魂、心灵,更多都是行为学,而且心理学里派系很多,每一种派系都是一种新的角度和解释,有一些涉及到思想意识的也会追根溯源到原生家庭,再往下就没有了,仿佛都在物质的里边,这跟我想象中的,像《前世今生》至少讲到催眠、灵魂的期待太有偏差了,记得上课时一个老师还说,三大心理学派,精神分析学派通过研究神经症和疯子得出理论、行为主义通过研究动物得出的结论(比如典型的给狗摇铃铛喂食的强化训练)、人本主义还稍微能研究一下正常人。
有落差是一方面,之前建立了人是精气神的多维的概念,学这些内容的过程中,我也会有自己的思考,很多东西是经不起推敲的。比如在书上,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在开车过程中遭遇了车祸,飞来一根钢管直接插入大脑,他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幸运的是他抢救成功,但从那以后,他的性格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从温柔稳定绅士,变的暴躁易怒等,于是研究人员断定,是因为脑区受损,从而也得出某一脑区决定着人的性格,看到这个我一下笑了,我知道人有三魂七魄,魂魄俱全人就健康,魂魄分去外邪入体人就病,尤其生魂离体人就死了,当时我就感觉是其他灵魂借尸还魂,表面上人活着,其实已经死了,这个人体现的就是外灵的思想行为了。所以我觉得这学的不是源头的心理学,是将心理学强行“指标化”“量化”的“半路心理学”,半路的分支就有丢失,丢失了灵,不知道一切的思想、灵感真正来源于哪里,也不知道心有“现在心、过去心、本来心”三个维度,几乎都在“现在心,大脑的思想意识、经验知识”的程度分析,把思想也都归结于大脑,来修正显意识的想法,修正行为,再通过一些行为去分析潜意识,其实这种分析,往往也还是以自己的认知为标准的,也不是究竟的。
先少说一点,后来我发现,这样的方式总会在不经意间给自己下定义,然后去找原因,在找到的原因里定义、调整和解决,比如“是口唇期没有被满足,所以有口瘾才会抽烟”,比如“因为成长环境不稳定导致自我认同感差”,“什么什么体现了自卑情绪”“因为什么产生了恋母情结”等等,人不自觉的会抓到自己某一点,然后分析,然后给自己定义为敏感、自卑、有什么什么创伤,其实后来我发现这种定义算不算一种诅咒呢?这些说白了这种情绪就是感应、是没有化解的因缘,但是把这种情绪感应定义到自己身上的时候,就成为了自己的标签,这种标签贴上了,再告诉自己允许、接受,或者在贴上另一个“你很完美”“你已经很棒”的标签,就能解决吗?
这种思维方式影响了我很久,在22年的导师帮我化解因缘的时候看到,我学习心理学的过程,连接了很多忧郁症、精神病的空间,那里边的人几乎都是那种疯狂、扭曲的,心理学家否认灵魂的时候也就不知道他们的存在了,人依托心理学家去解决自己问题的时候也就止步于这个层面了,当人感觉到纠结、有情绪的时候,其实就是感应灵感,人不知道他们存在,再加上好坏、对错的分别,人往往当成自己的,用一箩筐的道理去压制,让他们消失,从显意识被压回潜意识,他们都被压疯了,这也是小我。但一念“谁给的感应”,就意味着知道“不是自己”,也就在分离,心有慈悲知道,这都是在感应“灵的感受”,用心沟通,让他们得渡,他们好了,感应就没了。但是人把他当成“我”,然后再去用道理、或者什么行为调整自己,其实就在压死他们,也困住了自己。所以当时看到那些“心理学理论”像石头墙一样压着那些意识空间,也障碍着他们觉醒,当本体最高频率的意识打破这些知见,“理论墙”倒塌,这些意识灵魂喘了一口气,一下看到了光明。
这时候感受到,人知道“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多重要哇,人本来心就是先天的神圣,就是最高频率的爱,是先天本体意识,我们本自具足;过去心,轮回中善恶对错的因果发生,还有现在心的认知、经历、好坏、对错,都是后天之意,后天如何能成为先天呢?这些后天之意,如同覆盖在本心上的尘埃,只需要舍掉擦拭,后天再坏再好,都是有善有恶意之动,那些也不是本来的我,知道本来的我是谁了,本来就是神,也不会去评判后天之意了,反而会去慈悲化解,让他们也成为先天。我是谁?那不是由我们自己来定嘛,那为什么还要评判自己,而不去自信呢?☀️
学习生理心理学的时候,我们也会去做实验,第一次做活体实验时候是解剖兔子,我清晰的记得一筐雪白的兔子被分成九组的代表挨个抱走,鲜活,特别鲜活,称重量的时候还活蹦乱跳,下一步就要给她打麻醉,然后开刀破腹,找出她的膀胱,剪开一个口子,记上一根线,连接一个管子,看它每分钟的尿流量,来判断她的身体状态,结束后的兔子都要静脉注射死亡,因为实验室原则,被试只能用一次,不论是否活着,最终都是死路一条。我记得那天我们穿着白大褂,但是有些同学的袖口和衣服上溅到了血,白色的衣服和红色的血渍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做完实验的那天中午,很多人没有食欲去吃饭,我看着眼前的面,也十分想吐,嘴里都是血腥味儿,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感应兔子的悲痛,那天心情很低落,很难过,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学心理学要去解剖兔子,是研究她看着自己死亡的心理吗?不是,仅仅是看一下他的尿流量,然后证实一下书上的一些结果,但那是生命。这跟我的内心的准则是有极大的冲突的,内心的罪恶感和负疚感很强烈。我开始思考这样的心理学现状,是我想要的吗?
我十分困惑,持续了几天我鼓起勇气,求助导师,我表达了我的困惑,我说我想要让别人通过心理学变好,也想改变心理学的现状,但是无能为力。那是导师第一次回复我,导师关切的问了我的情况,随即打电话来,之后2019年的寒假,我可以去导师身边学习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