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每日學20161115

《论语》每日學20161115

2016-11-16    03'37''

主播: 一起用声音提升维度空

86 4

介绍:
學习 里仁第四 4.01 子曰^ 里仁為美 擇^不^處仁 焉得^知 复习: 3.21 哀公問社於宰我 宰我對曰^ 夏后氏以松 殷人以柏^ 周人以栗^ 曰^ 使民戰栗^ 子聞之 曰^ 成事不^說^ 遂事不^諫 既往不^咎 3.22 子曰^ 管仲之器小哉 或曰^ 管仲儉乎 曰^ 管氏有三歸 官事不^攝^ 焉得^儉 然則^管仲知禮乎 曰^ 邦君樹塞^門 管氏亦^樹塞^門 邦君為兩君之好 有反坫 管氏亦^有反坫 管氏而知禮 孰^不^知禮 3.24 仪封人请見 曰^ 君子之至于斯也 吾未尝不^得^见也 从者见之 出^曰 ^ 二三子何患于丧乎 天下之无道也久矣 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3.25   子謂韶 盡美矣 又盡善也 謂武 盡美矣 未盡善也 3.26 子曰^ 居上不^寬,為禮不^敬 臨喪不^哀 吾何以觀之哉 論語譯註 里仁篇第四 4.1子曰:“里⑴仁为美。择不处⑵仁,焉得知⑶?” 【译文】孔子说:“住的地方,要有仁德这才好。选择住处,没有仁德,怎么能是聪明呢?” 【注释】⑴里——这里可以看为动词。居住也。⑵处——上声,音杵,chǔ,居住也。⑶知——《论语》的“智”字都如此写。这一段话,究竟孔子是单纯地指“择居”而言呢,还是泛指,“择邻”、“择业”、“择友”等等都包括在内呢?我们已经不敢肯定。《孟子·公孙丑上》云:“孟子曰:‘矢人岂不仁于函人哉?矢人惟恐不伤人,函人惟恐伤人。巫、匠亦然。故术不可不慎也。孔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便是指择业。因此译文于“仁”字仅照字面翻译,不实指为仁人。 論語正義 4.01子曰:“里仁為美。鄭曰:“里者,民之所居。居於仁者之里,是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鄭曰:“求居而不處仁者之里,不得為有知。”   ○正義曰:《說文》:“擇,柬選也。”《後漢書張衡傳》:“衡作《思玄賦》曰:‘匪仁里其焉宅兮!’”李賢注:“《論語》‘里仁爲美,宅不處仁’,里宅皆居也。”《困學紀聞》謂《論語》古文本作“宅”。惠氏棟《九經古義》:“《釋名》曰:‘宅,擇也,擇吉處而營之。’是宅有擇義。或古文作‘宅’,訓爲‘擇’,亦通。”馮氏登府《異文攷證》引劉璠《梁典》“署宅歸仁里”,亦作“宅”字。   ○注:“里者”至“有知”。   ○正義曰:《爾雅釋詁》:“里,邑也。”《說文》:“里,居也。”“仁之所居”,“仁”當依皇本作“民”。《文選潘岳閒居賦注》:“民”作“人”,此唐人避諱。“居於仁者之里,是爲美”者,《大戴禮主言》云:“昔者明主之治民有法,必別地以州之,分屬而治之,然後賢民無所隱,暴民無所伏。使有司日省,如時考之,歲誘賢焉,則賢者親,不肖者懼。”是古有別地居民之法,故居於仁里,即已亦有榮名,是爲美也。“求居而不處仁者之里,不得為有知”者,此訓“擇”爲“求”也。《荀子勸學篇》:“故君子居必擇鄉,遊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今求居不處仁者之里,是無知人之明,不得爲有知矣。鄭氏此訓與《論語》古文義合。皇疏引沈居士云:“言所居之里,尚以仁地爲美,況擇身所處,而不處仁道,安得智乎?”案:《孟子公孫丑上》:“孟子曰:‘矢人豈不仁於函人哉?矢人惟恐不傷人,函人惟恐傷人。巫匠亦然。故術不可不慎也。孔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莫之禦而不仁,是不智也。’”  觀孟子所言,是擇指行事。沈說蓋本此,於義亦通。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孔曰:“久困則為非。”不可以長處樂。孔曰:“必驕佚。”仁者安仁,包曰:“惟性仁者自然體之,故謂安仁。”知者利仁。”王曰:“知仁為美,故利而行之。”   ○正義曰:《墨子經上》:“久,彌異時也。”《說文》:“長,久遠也。”隸變作“長”。《禮記坊記注》:“約,猶窮也。”不仁之人,貧富皆不可久處,故先王制民有恒産,既富必教之也。“安仁”者,心安於仁也。“利仁”者,知仁爲利而行之也。二者中有所守,則可久處約,長處樂。《表記》:“子曰:‘仁有三:與仁同功而異情。與仁同功,其仁未可知也。與仁同過,然後其仁可知也。仁者安仁,知者利仁,畏罪者強仁。’”“安仁”,是自然體合,功過皆所不計,其仁可知。故直許之曰仁者,若利仁、強仁,是與仁同功也,其仁未可知,故利仁但稱爲知也。又《表記》:“子曰:‘中心安仁者,天下一人而已矣。’”又曰:“無欲而好仁者,無畏而惡不仁者,天下一人而已矣。”言“無欲而好仁”,則與利仁者異;“無畏而惡不仁”,則與畏罪強仁者異。此惟安仁者能之。《中庸》云:“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強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彼文以安行爲仁,利行爲知,勉強行爲勇。聖人均要於成功,不以誠僞苛求之也。《大戴禮曾子立事》云:“仁者樂道,智者利道。”義同。   ○注:“惟性仁者,自然體之。”   ○正義曰:《易文言傳》:“君子體仁,足以長人。” 論語集註 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處,上聲。焉,於虔反。知,去聲。里有仁厚之俗為美。擇里而不居於是焉,則失其是非之本心,而不得為知矣。 論語註疏 里仁: 【疏】正義曰:此篇明仁。仁者,善行之大名也。君子體仁,必能行禮樂,故以次前也。 里仁: 子曰:「里仁為美。鄭曰:里「者,仁之所居。居於仁者之里,是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鄭曰:「求居而不處仁者之里,不得為有知。」 打開字典 【疏】「子曰」至「得知」。○正義曰:此章言居必擇仁也。「里仁為美」者,里,居也。仁者之所居處,謂之里仁。凡人之擇居,居於仁者之里,是為美也。「擇不處仁,焉得知」者,焉。猶安也。擇求居處,而不處仁者之里,安得為有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