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自己心里种一棵树
韩超
仿佛一转眼,冬至阳生,惊蛰的脚步悄无声息地越过山峦,走过田畴,贴进千家万户的门首。冰封的河流突然消融,唱响一路欢歌;蛰伏的小草,探出娇嫩的头儿,羞涩地接受了春雨的爱情滋润;桃杏最是多情,早早绽露笑颜,赶赴春天的约会。农人一把甩掉臃肿的棉衣,换上轻便的、鲜丽的春服,拾掇农具,筹划着再次与大地的亲切对话,写下春的诗行,种植幸福的畅想。这是最叫人心力充沛、春情萌动的时光了。
同事们颇觉乏味的“植树造林,绿化家园”的号召,却每每牵动着我的心。也许只有生长在中国西部、只有生长在西部农村,行走在黄土高原腹地,看着濯濯童山、干山枯岭横亘眼前,望着沟壑纵横、梁峁起伏的生存环境,在感到审美疲劳的时候,你才会真切感受到人们对于绿色的渴望以及绿色带给人的惊喜和感动。偶尔看见几棵树,你就知道必有一户人家生活在这里,几孔窑洞,依山面沟,里面住着一个胡子拉碴、迟钝木讷的男人和一个水色不很滋润但却勤劳善良的女人,他们养出几个脏里呼啦、但却十分健壮的孩子,养着一口猪、一头牛、一群鸡,每日出而作、入而息,日子过得紧巴,但脸上写着坚毅、漾着幸福。庄前庄后,栽满了杏树、桃树、梨树、枣树、核桃树,春开花,夏孕果,秋收获。如果没有树,他们的日子就不仅仅称为贫穷了;有了树,他们就有希望,苦日子也能尝到丝丝甜。
其实在西部农村,每个人心里都藏着一棵树的情结:哪个媳妇儿是什么树开花时节娶进门的,哪个孩子是什么树结果时候落草出生的,成了他们口头纪事的常见方式。
春天了,我们是不是也该播种了,给自己的心地上撒下一颗树的种子,打开心的窗户,让风进来、雨进来、阳光进来,让那颗种子萌芽、生长,让绿色把心房填充得满满的,秋天说不定就硕果盈枝呢?只要每个人的心里都藏着绿色的信念,大地就会草木葳蕤、繁花似锦,寂寞的生活就会有亮色和希望。
——摘自《蓬窗听雨》(中国文联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