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来自于一点一滴的改变
文:北京 王ZY
点评:郑委老师
朗读:张雪琳
博文类别:家庭改变案例类
发布时间:2011-9-19
42天的成长训练即将结束,回顾过去的这段时间,扪心自问,我改变了吗?我的家庭有改变吗?前几天我写了《我的改变》,感觉自己和自己以前比还是有变化的,但是到了整个家庭的改变上,就有些犹豫,感觉不是特别地明显。和爱人探讨此事,爱人说,咱家的变化是一点一滴的,不是很大,但却让人感到很温馨。这话提醒了我,对此我思考了很长时间。没有惊天动地或者焕然一新的改变,但通过家庭中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家越来越幸福,那幸福是一点一滴地贯穿到我们的心里。
特训营中,老师给我家总结的问题是:对孩子保护过度、包办太多,孩子体验太少。给我和爱人敲了警钟,照这样下去不改变的话,孩子极有可能会发展到平庸、缺少德行和责任的地步。为此我和爱人制定了方案,要改变自己,从对孩子放手开始,还给孩子责任。
写到这里的时候,我突然领悟到了“会爱才是真爱,真爱需要学习”的真谛。我们以前就不会爱,至少不明白什么是真爱!我们在没有接触到郑委老师的理论之前,也认为自己很爱孩子,而且自己爱的方式是正确的。那时总认为孩子还小,第一怕孩子出危险,不愿意让孩子去充分体验,所以孩子很少出去玩,也没有几个好伙伴,整天就是呆在家里,身体素质的发展也受到了阻碍;第二怕孩子走弯路,不管是思想上还是行动上,都给予了太多的指导与指令,孩子自己的思考与体验不够;第三怕孩子太辛苦,很少让他参与家务,这样他可以有更多精力去学习和玩(这点上我们一直还是较为坚持的),孩子责任感也就不强;第四,又因为他身体弱,怕他闹病,很少带他外出,或者不安排很紧凑的行程,或者把食宿条件创造得较好(腐败游),但真是应了墨菲定律,怕什么来什么,往往这样孩子还总爱闹些小病。还好我们在孩子的学习方面抓得不是特别严格,只是到了期末考试阶段有些顶不住老师的压力,给孩子玩命“补”了一回,但现在想来,观念不改变,方法也不对头。是我们不会“爱”,才带来了孩子这样那样的问题。
另外,三个观念的前两点“孩子问题的本质是家长问题,夫妻关系重于亲子关系”,我也有深刻体会。孩子在学期末的那段时间内,情绪很不稳定,一生气就摔眼镜、打自己的头,嘴里总说“我真笨,错的是我”,当时我们都还很郁闷,不理解是为什么。现在想来,都是我和爱人造成的(不好意思,要说爱人几句):这几年我和爱人的夫妻关系不太好,吵架时我不是爱人的对手,要么就嘴上承认错误“我错了,我错了”,但心里根本没有承认,要么就干脆闭上嘴,任由爱人怎么说,心里憋闷的时候经常踹下门或者摔个东西,看来这些都被孩子学会了。
从特训营那时起,我们就开始改变自我,并试着放手孩子,刚开始还有些不放心,后来慢慢地发现儿子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得多。到后来,有了《品质表》这个记录和评价的工具,我们开始了真正的放手,慢慢地感觉儿子长大了。
首先,儿子非常遵守定好的规矩。以前,因为玩游戏、看电脑的时间问题(儿子眼睛近视)没少和他发脾气,在训练营的时候都有过很严厉地训斥,但是却收效不大。而我们遵照ABC原则,心平气和地与他商量好时间后,不去时刻关注和提醒他,儿子自己会主动看表关注时间,到时后也会想占些小便宜,但大多数情况下都非常自觉。开始做《品质表》后,儿子一旦没能完成《品质表》上的项目,就非常自觉地说:“这个涂黑色。”比我们俩要求得还要严格。
其次,儿子现在可以帮助家里做事情了。现在去楼下拿报纸、买馒头都是他去干,省得我岳母那么大岁数还来回上下楼(岳母在这点上做得比我们好,很能够放手)。而且,我们定好了规矩,他在饭前帮助发筷子,如果有人要添饭,由他来负责去盛(岳母的建议,因为盛第一碗的时候,饭会比较烫)。前两天我们一家三口去爱人的同学家做客吃饭时,我刚要起身准备去盛第二碗,儿子说:“爸,第二碗是我的!”我开始还没听明白,爱人说:“说好了的,所有人的第二碗饭都是他盛。”我才恍然大悟,当时真是很高兴。
第三,儿子对自己的情绪慢慢有控制了。写到这里,我觉得阐述不太准确,应该是我们一家三口都慢慢开始控制自己了。我和爱人的关系现在融洽多了,而且对孩子要求也降低了,不再有打骂孩子的情况,我作为丈夫,地位也提高了很多(哈哈,不容易啊)。儿子还是很容易生气,但是不再像以前那样乱扔东西了,或者在扔之前先停顿一下,看看你的反应。现在我逐渐摸到规律,这种时候,只要我们不着急生气,可以提醒一下他,过一会儿他自然就会好。
第四,儿子有伙伴了。以前,儿子没有多少好伙伴,更喜欢在家一个人玩,而通过特训营,他认识了很多好老师、好伙伴。儿子从训练营回来就说要教其中的一个小伙伴唱英文歌,还精心备了课,写了歌词,以前还真没见过他这么认真地对待一件事。儿子对郑委老师、马老师、王校长等人的仰慕与崇拜,远远超过了他其他所有的老师,我和爱人每次参加完沙龙回来,和他说:“我们今天见到马老师了,见到王校长了,见到郑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