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任何给予是理所当然的
保罗是一个爱吃零食的小男孩,有一天他经过一家零食店,隔着橱窗,保罗看见货架上摆着蜜饯,久久不愿离开。老板安迪是个好心人,他看见保罗渴望的眼神,送给了保罗一块蜜饯。
第二天保罗又来了,可怜巴巴的眼神,讨好地望着老板,老板再次给了保罗一块蜜饯。第三天,保罗再次来到零食店,老板露出为难的表情,没有给保罗蜜饯。
保罗愤愤不平地走开,一边走一边暗暗地骂老板不厚道。越想越气愤的保罗,捡起路边的小石头,砸破了零食店的玻璃。
约翰也是一个嘴馋的男孩子,他看上了零食店的葡萄干。老板安迪对约翰说,“你帮我把地扫干净,我就送你一包葡萄干”。约翰把眼睛瞪得溜圆,欢天喜地的帮老板扫地,最后带着葡萄干,开开心心的回家了。
后来,每当约翰想吃零食的时候,他总是来到零食店,跟老板商议,用自己的劳动交换食物。聪明的约翰进一步想到,可以用劳动交换金钱,于是长大后的约翰创办了劳务公司,自己当起了老板。
而保罗呢?成年后还在向父母要钱,好吃懒做的他,无心找工作,最后因为抢劫被关进了警察局。
这是很多美国妈妈用来教育自己的孩子时,讲的一个经典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没有任何给予是理所当然的。而父母们,也不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习惯向他人“索取”、渴望不劳而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