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电视剧《觉醒年代》热播,又重新“翻红”了好些人物,比如蔡元培、陈独秀,还有鲁迅。尤其剧中,鲁迅拿着一块“不干了”的牌子理直气壮地站在政府门口的形象,火遍全网。有网友打趣,这是鲁迅继其语录之后,又一个爆红的形象。说起鲁迅,其实很多人都不陌生了。这个名字早早地出现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他说过的那些话,到今天还在互联网上大范围流传。但对于鲁迅这一立体的形象,我们似乎了解的又不太多。专门研究鲁迅的专著,国内外超百本,但是鲁迅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却很难有个人能说明白。《明暗之间·鲁迅传》是从一名日本学者的视角来看待鲁迅。这本鲁迅全传分为9章,从鲁迅出生一直书写到鲁迅去世。作者丸尾常喜是日本战后第二代鲁迅研究者,也被誉为日本战后鲁迅研究的集大成者。他对鲁迅的研究,受到业内极大的肯定。鲁迅,是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吧。01一个人,往往是在一瞬间长大的1881年9月25日,鲁迅出生于浙江绍兴。鲁迅家原是绍兴的名门望族,家境殷实,虽说在鲁迅出生时,他们家陷入了衰落,但仍有不少家底。在这样的家庭中,鲁迅在6岁就开始在家塾读书,而后又去三味书屋读了6年书。鲁迅就这样无忧地读了不少书,通读了《鉴略》《论语》《孟子》、四书五经,也看了不少《西游记》《容斋随笔》之类的小说和民间史书。直到鲁迅13岁那年,祖父因为行贿被关进监狱,而后两年,父亲去世。家族快速没落,他们几乎失去了所有财产,只剩下公田和房屋。就这样,一家大小的责任都落在作为长孙的鲁迅身上,但那年,他不过15岁。鲁迅就这样一夜长大了。很多时候,成长并不是以年龄为限的,我们的生命中,总会有某个瞬间,让我们突然长大了。这让兹心想到了今年东京奥运会上令人眼前一亮的跳水少女全红婵。她在奥运会女子跳水10米台中拿到了3个满分,夺得金牌,而她只有14岁。事后采访,大家才知道,全红婵的家境不太好,父亲无力供养所有孩子上学,母亲前几年遭遇了车祸,身体尚未康复。全红婵知道自己家庭负担重,训练很刻苦。在采访中,她说“那我就想办法早点出去赚点钱吧。”懂事的让人心疼。哪怕她还未成年,她就已经知道要给家里分担压力了。宫崎骏说过,成长,是每个孩子的权力,也是他们必经的征程,或平坦、或崎岖,有悲欢,有离合。就像兹心曾看过的那句话:人生的旅程就是这样,用大把的时间迷茫,在几个瞬间成长。02我们的人生,会随着每个选择而拐弯1898年,年满16岁的鲁迅,离开绍兴到南京求学。当时士大夫阶层的子弟多半是参加科举、成为官吏,如果落榜,则去做地方官的顾问或学习经商。但鲁迅却走了一条别样的路,一条当时被大家所不齿的路——学洋务。在南京的江南水师学堂,鲁迅生活了大约半年。而后因为学堂氛围阴暗沉重,鲁迅便退学了。退学后,鲁迅又选择去考学,结果考上了南京的矿路学堂,在此学习德语。1902年1月,鲁迅以第三名的成绩从矿路学堂毕业。同年3月24日,鲁迅作为留学生代表,选择前往日本,也为他日后弃医从文埋下了伏笔。《杀鹌鹑的少女》中写道:“当你老了,回顾一生,就会发觉:什么时候出国读书、什么时候决定做第一份职业、何时选定了对象而恋爱、什么时候结婚,其实都是命运的巨变。只是当时站在三岔路口,眼见风云千樯,你作出抉择的那一日,在日记上,相当的沉闷和平凡,当时还以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对此,兹心深以为然。就像边塞诗人高适,在他选择参加科举考试的那天、在他决定弃笔从戎的那天、在他受到赏识被推荐做了一个地方小官的那天,他的人生轨迹接连改变。后来,高适又做了个选择,加入了哥舒翰的幕府,最后得到重用,成为将军身边的高级参谋。他的人生,也就此发生了巨变。如同山本文绪所言:任何变化都不是突然发生的,都是自己无意间一点一点选择的。03没有爱情的婚姻,就像无源之水到了日本之后,鲁迅开始学医。他想要学成回国救治病人,战争时还能去当军医,发挥作用。鲁迅作为医学系的首位中国留学生,学校对他有不少照顾。不仅免试、免学费录取,还派学校职工帮忙寻找住处。但就在第二学期的7月份,鲁迅接到了母亲患病的消息,于是回国。然而,鲁迅回到了绍兴,发现等待他的却是和朱安的婚事。朱安是鲁迅第一位老师的女儿,比鲁迅年长三岁,缠足,且目不识丁。鲁迅并不愿意娶朱安,但他实在拗不过母亲,最后只好同意。但同时,他也提出两个条件:一是要朱安放开缠足;二是要她学文识字。结果朱安还是在没有达到这两项条件的情况下嫁给了鲁迅。这,便是两人不幸婚姻的开始。结婚四天后,鲁迅就返回东京。直到三年后归国,其间鲁迅再没有回过家。那个时代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还有人说,西方人是先恋爱后结婚,而中国人是先结婚后恋爱。但这样的婚姻方式,无疑会酿成很多悲剧。兹心就想到了徐志摩与张幼仪。徐志摩看不上张幼仪,觉得张幼仪是乡下土包子,与她结婚只是为了完成传宗接代的任务。在张幼仪生下一名男婴后,徐志摩就迫不及待地到英国求学。后来,张幼仪到英国找徐志摩,再次怀孕。徐志摩还让张幼仪把孩子打掉,张幼仪不依,他就抛下大肚子的张幼仪,不告而别。最后,这桩婚姻以离婚告终。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但是,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稳固的婚姻。不是每一段爱情都能步入婚姻,但婚姻里一定要有爱情。04有一份光,发一份热弃医从文的鲁迅一回到国内,便在杭州的学堂任教员。为了救国,鲁迅做了很多努力。他在教育部任职的15年里,跟随着教育部走南闯北,还参与了一系列留传后世的重要事业,包括历史博物馆的开设、京师图书馆的迁移等。但很快,鲁迅意识到,自己并不能推动整个社会改变,于是他只能发出呐喊声。他写作,通过一篇篇文章传递出“为了打破寂寞而发出的喊声”,他还编辑丛书和杂志、校阅稿件、帮青年求职、提供资金支持、与青年会面……然而,鲁迅的所作所为让他成了一名通缉犯,他南下避难,后来在广东定居。到了1936年,鲁迅突感肩膀和腋下剧痛,3月开始卧床不起,体重下降至37公斤,5月时发现是肺结核晚期。同年10月19日,鲁迅停止了呼吸。回顾鲁迅这一生,是有力的一生,无愧于中国的脊梁!他以笔为锋,是斗士更是战士,他始终没有放弃拼搏。“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是对他一生最好的写照。这让兹心想到一部名为《驭风少年》的电影。电影讲的是非洲一个小国里名为坎宽巴的14岁少年的故事。这个国家太贫困了,贫困到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只能这样生活一辈子,除了坎宽巴。他通过细心观察发现,在这个缺吃缺穿的地方,唯独不缺的,就是风。而风,可以发电。他想要做一架风车。他从废品站淘到废铜烂铁,从图书馆里找到书本,一遍又一遍地对照试验。故事的结局是坎宽巴做出了风车,并且利用风车发电,驱动抽水机浇灌农作物,全村人再也不用挨饿了。很多时候,人们会问,大家都是这样,我做这些努力有什么用?但是,别忘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要我们做好自己,发出自己的光与热,它就会有力量,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力。05回看鲁迅的一生,你会发现他的人生被不断地打乱、重建。小小年纪意识到世态的炎凉、漂泊海外心系受苦难的同胞、迎娶了自己不想要的女人、用尽全力却没能推动这个社会变革……他的每一步都走得笃定,但又显得有些无力。但是,自始至终,他都没有放弃。电影《摆渡人》中有一句台词:“人生没有尽头,只有一个又一个的路口。”在每个路口,我们能做的,就是拼尽全力,做到最好的自己。就像那句话: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相信时间,会给出最后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