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预备仓是明代各地为储藏赈济粮所设的粮仓。太祖朱元璋在总结常平仓、义仓等救荒仓政的基础上创立了预备仓政。预备仓极大地增强了明王朝抵御自然灾害、保障粮食供给的能力,在赈灾恤民、抚养孤贫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弘治十五年(1502)八月,阳明先生告病归绍兴。十六年,绍兴知府佟公为民营建预备仓,九月,副守钱君请阳明先生为此事著记。此时阳明先生刚从杭州西湖疗养重回绍兴。
原文收录于《全集》中册卷二十三外集五第九七八页。
原典
癸亥(1503)
仓廪(lǐn)☆以储国用,而民之不给(bù jǐ)☆,亦于是乎取。故三代之时,上之人不必其尽输之官府,下之人不必其尽臧于私室。后世若常平、义仓☆,盖犹有所以为民者,而先王之意亦既衰矣。及其大弊,而仓廪之蓄,遂邈(miǎo)然与民无复相关。其遇凶荒水旱,民饿莩(è piǎo)☆相枕藉(zhěnjiè)☆,苟上无赈贷之令,虽良有司亦坐守键闭☆,不敢发升合☆以拯其下;民之视其官廪如仇人之垒,无以事其刃为也。呜呼!仓廪之设,岂固如是也哉!
绍兴之仓目如坻(dǐ)☆,大有之属凡三四区,中所积亦不下数十万。然而民之饥馁(něi),稍不稔(rěn)☆即无免焉。岁癸亥(1503)春,融风☆日作,星火宵陨(yǔn)。太守佟公曰:“是旱征也,不可以无备。”既命民间积谷谨藏,则复鸠(jiū)☆工度地,得旧太积库地于郡治之东,而建以为预备仓。
于是四月不雨,至于八月,农工大坏,比室磬(qìng)悬☆。民陆走数百里,转嘉、湖之粟以自疗。市火间作,贸迁无所居。公帅僚吏遍祷(dǎo)于山川社稷,乃八月己酉大雨洽旬,禾槁复颖。民始有十一之望,渐用苏息。公曰:“呜呼!予所建,今兹之旱,虽诚无补,于后患其将有裨(bì)☆。”乃益遂厥(jué)营☆。
九月丁卯工毕。凡为廪三面廿有六楹(yíng)☆,约受谷十万几千斛(hú)☆。前为厅事,以司出纳;而以其无事时,则凡宾客部使之往来而无所寓(yù)者,又皆可以馆之于是。极南阻民居,限以高垣(yuán);东折为门,出之大衢(qú)☆。并门为屋廿有八楹,自南亘(gèn)北,以居商旅之贸迁者,而月取其值,以实廪粟;又于其间区画而综理之。盖积三岁而可以有一年之备矣。
二守☆钱君谓其僚曰:“公之是举,其惠于民岂有穷乎!夫后之民食公之德而弗知其所自,是吾侪(chái)无以赞公于今日,而又以泯(mǐn)其绩于后也。”于是相率来属(zhǔ)某以记。
某曰:“唯唯。夫悯(mǐn)灾而恤(xù)患,庇(bì)民之仁也;未患而预防,先事之知也;已患而不怠,临事之勇也;创今以图后,敷(fū)德之诚也。行一事而四善备焉,是而可以无纪也乎?某虽不文也,愿以执笔而从事。”
注释
☆仓廪:贮藏米谷的仓库。
☆不给:供给不足,匮乏。
☆常平、义仓:常平仓是中国古代政府为调节粮价,储粮备荒以供应官需民食而设置的粮仓;义仓是古代民办粮仓的一种,为官督绅办。民办粮仓分为义仓和社仓,义仓在县一级政府所在地设置仓廪,而社仓一般在村镇设仓。
☆饿莩:同“饿殍”,意饿死的人。常用成语“饿殍遍野”。语出《孟子▪梁惠王上》“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枕藉:原意“枕头与垫席”。比喻物体纵横相枕而卧,言其多而杂乱。
☆键闭:紧锁门户。
☆升合:一升一合。比喻数量很少。
☆稔:庄稼成熟;年,古代谷一熟为年。
☆融风:东北风。
☆磬悬:磬同“罄”。空无所有。
☆裨:好处,益处。
☆厥营:厥同“撅”。挖掘营建。
☆楹:原意是厅堂前部的柱子。作量词为古代计算房屋的单位。
☆斛:中国旧量器名,也是容量单位。唐之前,1斛=1石=10斗=120斤。宋始,改为1斛=5斗,1石= 2斛。明▪张自烈(1597-1673)《正字通》“斛,今制五斗曰斛,十斗曰石。”
☆衢:四通八达的道路。
☆二守:府佐,副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