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方秋卿矫亭说

传习录:方秋卿矫亭说

2017-09-08    01'27''

主播: 玉华卓立

224 9

介绍:
背景 1507年九月廿一,刘瑾借王华参与预编《大明会典》中的小谬误之处,迫使王华致仕。1510年八月,刘瑾事败被诛后,王华恢复原官。 1515年,阳明先生在京师,由父王华做主,立再从子正宪为后。是年,王华的朋友昆山方秋卿建立“矫亭”,请王华作文,阳明代父作《矫亭说》。文章论述了“过柔者,矫之以刚,过慈者,矫之以毅,过奢者,矫之以俭”等道理,认为完美的人必须随时修正德行,加强修养。 原文收录于《全集》上册卷七文录四第二九三页,原名为《矫亭说》。 原典 乙亥(1515) 君子之行,顺乎理而已,无所事乎矫。然有气质之偏焉。偏于柔者矫之以刚,然或失则傲;偏于慈者矫之以毅,然或失则刻;偏于奢者矫之以俭,然或失则陋。凡矫而无节则过,过则复为偏。 故君子之论学也,不曰“矫”而曰“克”。克以胜其私,私胜而理复,无过不及矣。矫犹未免于意必也,意必亦私也。故克己则矫不必言,矫者未必能尽于克己之道也。虽然,矫而当其可,亦克己之道矣。行其克己之实,而矫以名焉,何伤乎!古之君子也,其取名也廉;后之君子,实未至而名先之,故不曰“克”而曰“矫”,亦矫世之意也。 秋卿方君时以“矫”名亭,尝请家君☆为之说,辄为书之。阳明王守仁识。 注释 ☆家君:对他人称呼自己的父亲。最后一段《全集》原文为“方君时举以“矫”名亭,请予为之说。”据上海博物馆所藏阳明书法《矫亭说》手卷内容而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