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龙山公王华有三子一女,长子王守仁,次子王守俭,三子王守文,四子王守章,女儿王守贞。
阳明在南赣期间,屡次收到弟弟们的来信。1518年五月,阳明在赣州给弟弟们回了这封信,反复阐释了“改过”。
原典
戊寅(1518)
屡得弟辈书,皆有悔悟奋发之意,喜慰无尽!但不知弟辈果出于诚心乎?亦谩为之说云尔。
本心之明,皎如白日,无有有过而不自知者,但患不能改耳。一念改过,当时即得本心。人孰无过?改之为贵。
蘧(qú)伯玉☆,大贤也,惟曰“欲寡其过而未能”。成汤、孔子,大圣也,亦惟曰“改过不吝,可以无大过”而已。人皆曰人非尧舜,安能无过?此亦相沿之说,未足以知尧舜之心。若尧舜之心而自以为无过,即非所以为圣人矣。其相授受之言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彼其自以为人心之惟危也,则其心亦与人同耳。危即过也,惟其兢兢业业,尝加“精一”之功,是以能“允执厥中”而免于过。古之圣贤时时自见己过而改之,是以能无过,非其心与果与人异也。“戒慎不睹,恐惧不闻”者,时时自见己过之功。
吾近来实见此学有用力处,但为平日习染深痼(gù)☆,克治欠勇,故切切预为弟辈言之。毋使亦如吾之习染既深,而后克治之难也。
人方少时,精神意气既足鼓舞,而身家之累尚未切心,故用力颇易。迨其渐长,世累日深,而精神意气亦日渐以减,然能汲汲奋志于学,则犹尚可有为。至于四十五十,即如下山之日,渐以微灭,不复可挽矣。故孔子云:“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又曰“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吾亦近来实见此病,故亦切切预为弟辈言之。宜及时勉力,毋使过时而徒悔也。
注释
☆蘧伯玉:约前585~前484年,年逾百岁的老寿星,名瑗(yuàn),字伯玉,谥成子,春秋卫国大夫,封先贤,奉祀于孔庙东庑第一位。蘧伯玉和孔子一生为挚友,其政治主张、言行、情操对儒家学说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痼:久治不愈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