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安宣慰就是贵州宣慰司宣慰使安贵荣。驿站风波事后不久,贵州宣慰同知宋然辖境内阿贾、阿札、阿麻三土酋反叛宋氏,重兵围攻贵州城洪边门同知府衙。督抚令宣慰使安贵荣出兵平乱,贵荣得令后迟疑不决,后经督抚连发三道檄文,贵荣才鸣金出兵,一举解除洪边之围。
但贵荣却没有乘胜追剿,使得叛军得以喘息,重新集结,大有死灰复燃之势。安贵荣扬言“宋氏之难当使宋氏自平,安氏何与而反为之役?我安氏连地千里,拥众四十八万,深坑绝坉,飞鸟不能越,猿猱不能攀。纵遂高坐,不为宋氏出一卒,人亦卒如我何!”
当时阳明正在龙场驿站给学生讲学,惊闻贵荣所为,火速致书贵荣,陈其利害。贵荣阅完此书,掩卷深思,拍案而言:“天助我矣!先生真乃圣人也。”随即鸣炮出兵,平息叛乱。
原典
戊辰(1508)
阿贾、阿札等畔宋氏,为地方患,传者谓使君使之。此虽或出于妒妇之口,然阿贾等自言使君尝锡(cì)☆之以氈(zhān)刀,遗(wèi)☆之以弓弩。虽无其心,不幸乃有其迹矣。始三堂两司☆得是说,即欲闻之于朝;既而以使君平日忠实之故,未必有是,且信且疑,姑令使君讨贼。
苟遂出军剿扑,则传闻皆妄,何可以滥及忠良;其或坐观逗遛,徐议可否,亦未为晚,故且隐忍其议,所以待使君者甚厚。既而文移三至,使君始出,众论纷纷,疑者将信。喧腾之际,适会左右来献阿麻之首,偏师出解洪边之围,群公又复徐徐。
今又三月余矣。使君称疾归卧,诸军以次潜回,其间分屯寨堡(pù)者,不闻擒斩以宣国威,惟增剽掠以重民怨,众情愈益不平。而使君之民罔所知识,方扬言于人,谓“宋氏之难当使宋氏自平,安氏何与而反为之役?我安氏连地千里,拥众四十八万,深坑绝坉(tún),飞鸟不能越,猿猱(náo)不能攀。纵遂高坐,不为宋氏出一卒,人亦卒如我何!”斯言已稍稍传播,不知三堂两司已尝闻之否?使君诚久卧不出,安氏之祸必自斯言始矣。
使君与宋氏同守土,而使君为之长。地方变乱,皆守土者之罪,使君能独委之宋氏乎?夫连地千里,孰与中土之一大郡?拥众四十八万,孰与中土之一都司☆?深坑绝坉,安氏有之,然如安氏者,环四面而居以百数也。今播州有杨爱,恺黎有杨友,酉杨、保靖有彭世麒等诸人,斯言苟闻于朝,朝廷下片纸于杨爱诸人,使各自为战,共分安氏之所有,盖朝令而夕无安氏矣。
深坑绝坉,何所用其险?使君可无寒心乎!且安氏之职,四十八支更迭而为,今使君独传者三世,而群支莫敢争,以朝廷之命也,苟有可乘之衅,孰不欲起而代之乎?然则扬此言于外,以速安氏之祸者,殆渔人之计☆,萧墙之忧☆,未可测也。
使君宜速出军,平定反侧,破众谗之口,息多端之议,弭方兴之变,绝难测之祸,补既往之愆(qiān)☆,要将来之福。某非为人作说客(shuìkè)☆者,使君幸熟思之!
注释
☆锡:同“赐”,赐予。
☆遗:赠送,赠予。
☆三堂两司:三堂指都察院、刑部和大理寺,相当于现代的检察院、公安部和法院;两司指承宣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两司是一省的最高官署,布政使司管民政,按察使司管刑名。
☆都司:都指挥使司的简称,明代地方最高军事领导机构。
☆渔人之计:比喻利用别人的矛盾从中获利的计谋。出自成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萧墙之忧:出自《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萧墙指古代宫室内作为屏障的矮墙。
☆愆:过错,过失。
☆说客:替别人做劝说工作的人,现读shuōk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