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书信:1525年,答刘内重

王阳明书信:1525年,答刘内重

2020-09-28    03'47''

主播: 玉华卓立

284 3

介绍:
背景 嘉靖四年(1525)正月,夫人诸氏卒,四月,祔葬于徐山。阳明收到弟子刘内重的来信,因内重立志笃实,为学工夫尚有可商量,便抱病给内重回复此信。信中肯定内重有进道的资秉,但就是有点狭隘,叮嘱内重“眼前路径须放开阔,才好容人来往,若太拘窄,恐自己亦无展足之地矣。” 原典 乙酉(1525) 书来警发良多,知感知感!腹疾,不欲作答,但内重为学工夫尚有可商量者,不可以虚来意之辱,辄复书此耳。 程子☆云:“所见所期,不可不远且大。然而为之亦须量力有渐,志大心劳,力小任重,恐终败事。”夫学者既立有必为圣人之志,只消就自己良知明觉处朴实头☆致了去,自然循循日有所至,原无许多门面折数也。外面是非毁誉,亦好资之以为警切砥砺之地,却不得以此稍动其心,便将流于心劳日拙而不自知矣。 内重强刚笃实,自是任道之器,然于此等处尚须与谦之从容一商量,又当有见也。眼前路径须放开阔,才好容人来往,若太拘窄,恐自己亦无展足之地矣。 圣人之行,初不远于人情。鲁人猎较(lièjiào)☆,孔子亦猎较。乡人傩(nuó)☆,朝服而立于阼(zuò)阶。难言之互乡☆,亦与进其童子。在当时固不能无惑之者矣。子见南子,子路且有不悦。夫子到此如何更与子路说得是非?只好矢之而已。何也?若要说见南子是,得多少气力来说?且若依着子路认个不是,则子路终身不识圣人之心,此学终将不明矣。此等苦心处,惟颜子便能识得,故曰“于吾言无所不悦”。此正是大头脑处,区区举似内重,亦欲内重谦虚其心,宏大其量,去人我之见,绝意必之私,则此大头脑处,自将卓尔有见,当有“虽欲从之,末由也已”之叹矣! 大抵奇特斩绝之行,多后世希高慕大者之所喜,圣贤不以是为贵也。故索隐行怪☆,则后世有述焉,依乎中庸,固有遁世不见知者矣。学绝道丧之余,苟有以讲学来者,所谓空谷之足音,得似人者可矣。必如内重所云,则今之可讲学者,止可如内重辈二三人而止矣。然如内重者,亦不能时时来讲也,则法堂前草深一丈矣。内重有进道之资,而微失之于隘(ài)。吾固不敢避饰非自是之嫌,而叨叨至此。内重宜悉此意,弗徒求之言语之间可也。 注释 ☆程子:北宋二程中的兄长程颢先生。 ☆朴实头:踏踏实实,实实在在地去做。 ☆猎较:争夺猎物。《孟子·万章下》记载“孔子之仕于鲁也,鲁人猎较,孔子亦猎较。”意思是,孔子在鲁国做官,鲁国百姓在田中打猎,得到的禽兽用来祭祀,这是当地的风俗,以为吉祥。孔子也和大家一起打猎。后因以表示圣人和众随俗。 ☆傩:一种神秘而古老的原始祭礼舞。 ☆互乡:《论语·述而》记载“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意思是孔子认为互乡这个地方民风不好,无法与这里的人交流。但互乡的一个童子却受到了孔子的接见,学生们感到迷惑不解。孔子说:“我是肯定他的进步,不是肯定他的倒退。何必做得太过分呢?人家改正了错误以求进步,我们肯定他改正错误,不要死抓住他的过去不放。” ☆索隐行怪:意指身居隐逸的地方,行为怪异,以求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