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
为无为而无不为矣。
故取天下者,常以无事。
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字解】
见前。
【章解】
讲学要天天增知识,讲道要天天去知见。
去了再去,以至于没了知见,与道为一体。
为无为的事,才能无所不为了。
所以圣人取天下的,常用行所无事的道。
到了他有为的,反不足以取天下。
【演说】
前章说出道的妙用,恐怕人不到那样程度,就一味的顽空。
比至冥然不灵,一无所用,像土木偶人一样。
所以接着就说,讲学的要日新又新,学而时习,博学多闻。
由博再反到约,由万殊再归到一本。
求道的时候,才可以去了知见名象,独存元理。
去了再去,归到虚无。
由虚无生出妙有,无所知而无所不知,无所能而无所不能。
就是天下之大,也可以谈笑揖让就取了来。
不用行一不义,杀一无罪。
取天下尚且如是,以外的事,自不必说了。
(是极言道的妙用,并非有取天下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