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齐物论 04 夫/随其成心/而/师之,谁/独且/无师/乎?奚/必知代/而/心自取者/有之?愚者/与有焉!未/成乎心/而/有是非,是/今日适越/而/昔至也。是以/无有为有。无有为有,虽有神禹yǔ/且/不能知,吾/独且/奈何哉! 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其所言者/特/未定也。果/有言邪yé?其/未尝/有言/邪?其/以为/异于/鷇kòu音,亦/有辩乎?其/无辩乎?道/恶wū乎/隐/而/有/真伪?言/恶wū乎/隐/而/有/是非?道/恶wū乎/往/而/不存?言/恶wū乎/存/而/不可?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则/莫若/以明。参考译文: 如果各人都拿自己的意见作为衡量的标准,那么谁会没有自己的标准?难道只有智者才有吗?事实上愚者也有啊!如果在没有形成主见之前就乱分是非,这跟今天去越国而昨天到了一样不可能。这就是以无标准作为准则。人们果真是在说话呢,还是不曾说话呢?人们认为他们说的话不同于小鸟的鸣叫,那么到底是有区别呢,还是没有区别呢?道被什么遮蔽才出现了真伪?言被什么遮蔽才有了是非?道怎样往而不存?言怎样存而不可?其主要原因是道被成心所遮蔽,言被华丽的辞藻所覆盖。从而也就有了儒家和墨家是非争辩;以其所非而非其所是。想要非其所是而是其所非,则不如以明鉴破除是非。“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其所言者特未定也。”等于fo学所讲“旋陀罗尼”,就是总持fa门。言语音声是个总持法门。fo学名词叫旋陀罗尼,一切咒yu都叫旋陀罗尼,所以咒yu不能解释。譬如说嗡啊嗡啊嗡啊,念去就是了,娑哈怎么哈去都可以。这个旋陀罗尼是什么道理呢?等于我们中国人看到人时,“嗨!”你就笑了,这个嗨我不一定是叫你啊!可是“嗨”一声,你就懂了,这就是旋陀罗尼。这个音声发出来没有意义,但都懂了。譬如我们对动物有一种音声,一发出来它就懂了,也是旋陀罗尼。音声有它的作用,所以言非吹也。但是这个声音究竟吗?一般学密zong的人,把念一个zhou子当成不得了啦,以为这个zhou子就是fo法了,这个zhou是不传之密。但是佛在因明上告诉你,声是无常。唉!完了,这个zhou子又统统推翻了,旋陀罗尼统统都旋开了。庄子也提到声是无常。 “果有言邪?其未尝有言邪?其以为异于鷇音,亦有辩乎?其无辩乎?”了解了《庄子》,就了解了声是无常,前面了解了旋陀罗尼,最后又推翻了,声是无常,一切声音说过了就过去,不存在。那么他说这一段话,是什么意思?是说文字言语,只是指导你了解形而上的“道”,你不可以执着文字言语;如果执着了文字言语,你就糟了。道与言语 “道恶乎隐而有真伪,言恶乎隐而有是非!” 先提出这两个原则,前提是道无所不在,“恶乎隐”,没有哪个地方是遮起来的,实际上,道是普遍存在的,任何人都应该了解,真理是永远不变的,你拿到也是zhen理,我拿到也是zhen理。“道恶乎隐”,因为它是天下之公道,没有秘密。为什么世界上的人会说,我这个是正道,他那个是邪道;这个是真道,那个是外道、歪道;为什么有这些是非出来呢?“言恶乎隐而有是非!”他又说,言语说出来,本来就是要你懂嘛,可是人类很可怜,不管中文、日文、英文,哪一种文字语言,都没有办法表达人类的思想,所以人与人之间永远有误会。如果我说,你长得真漂亮,你误会了就会生气,心想这个家伙耻笑我。有时候很亲切地故意骂一句,这个家伙真可恶,可是他听不懂,气得非杀人不可。所以,言语没有办法完全表达人类的思想与情感。言语的本身,本来应该是没有保留地使人懂,可是人因为听了言语,反而不懂了,变成有是有非。 世间上有了一个道,于是各家都讲道,下面庄子骂孔子有孔子的道,墨子有墨子的道,做强盗的也说有道,每一个都说有道,各有各的道,哪个是真道呢?他说:“道恶乎往而不存!言恶乎存而不可!” 这两句话,特别注意。“恶乎”,就是“哪里”,“恶乎往”,道到哪里?向哪里去找一个道,道也没有向别的地方去啊!“恶乎往而不存!”它本来就在这里啊!我们看庄子的文章,觉得文句很美,但很难理解,因为他的文字有他的逻辑,有他文字的美感。那么,如何懂他这一句话呢?读了《金刚jing》里“如lai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是名ru来”这一句,你就懂了。“道恶乎往而不存”,意思就是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永远在这里,故名如来。如果我们要懂《金刚jing》说的这三句话,就拿庄子这一句话解释,也就懂了嘛!道恶乎往而不存呀,对吧! “言恶乎存而不可”,这个言语在哪里存在呢?刚才说了,佛在因明上说的,声是无常,言语讲过了就没有了,就空了。所以,fo经上说如谷响。“恶乎存”,这话说过就过去了嘛。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何必一定要说你的话不对,我的才是真理呢!这个太笨了。但是呢,世界上的是非与真理,尤其对于这个道,哪个人不好胜,争个真假呢!庄子有两句话,道理说得是最清楚:“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道被遮住了 道,本来是天下的公道,无所不在,到处都存在,无古今,无中外,无来去,无生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既然这个道存在,我怎么不能悟道呢?因为“道隐于小成”之故。一般人智慧小,度量又小,心想那个道啊,一定打坐起来,头顶像电灯泡一样放光,或者身上会摇起来,再不然会跳起来,再不然有天眼tong,这些都是小成小玩意;小玩意来了,大道反而隐了。道隐于小成,所以你永远不能了解大道。“言隐于荣华”,言语文字本来代表真理,结果呢?大家被言语文字的美遮住,言语文字背后的zhen理反而找不到了。《金刚jing》上的话:“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大家都会背,懂了吗?不懂,让四句偈子蒙住了,被优美的言语文字蒙住了。所以说,“言隐于荣华”。因此,庄子骂人说: 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则莫若以明。 “故有儒、墨之是非”,因此啊,乱七八糟,世界上有那么多学术讲这个道,儒家有孔子的道,墨家有墨子的道,诸子百家各有各的道,争来争去。“以是其所非”,以我主观的是,看你一切都是非。“而非其所是”,推翻了你一切的不是,成立我主观的对。把你们一切都批驳完了,只有我的才对。“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则莫若以明”,庄子说你真想搞清楚,究竟哪个对,哪个不对,哪个真正是道,哪个不是道,最好你先把道弄明白,明心见性,开悟了,那时你才会真正懂得什么是道了。 《齐物论》全篇的系统,是根据第一篇《逍遥游》来的,然后讲到yu宙万有的现象不齐,不齐中间,是不是真正有一个绝对的、万物归一平等的齐物?庄子首先提出来一个观念,虽没有明显讲,但是说,如果有人想要求证,先要做到wu我的境界。然后提出来,万物之所以永远不齐,因为那是道所呈现的现象与作用,是属于形而下的。关于这一点,他用物理世界的气和风做说明,风是气的一个现象,气一吹就是风,但所接触到各种空穴,发出声音的这些现象不同。因此,在同一个风的作用之下,发出来风的声音,有百千万亿不同的变化。说明我们人的心理状况、思想观念,也与这个道理一样。这中间还有个道理,怒者其谁?“咸其自取”,一切都是每一个人自己在捣鬼。等于fo学《楞严jing》所讲:“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后面接着就讲,每一个人,因为自我的观点不同,所以理解不同,言论不同。所以在春秋战国的时候,诸子的学说,百家争鸣,讨论由形而下到形而上的道体,有各种的是非对错。墨家和儒家,当时这两个学派争得很厉害,因此有他们的是非,每一个人都站在自己的观点,看人家都是错的。所以要想摒除一切是非,庄子说,唯有一个办法,就是真正能够明道,才能够摒除了万有的不齐,而归于齐一的道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