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大宗师02及解读

庄子大宗师02及解读

2024-11-28    52'51''

主播: 爱心永驻🐴

34 0

介绍:
庄子共读第10周第04天总第68天(2024.11.28)庄子·大宗师 02  古之真人,不知说yuè 生,不知恶wù死。其出不欣,其入不距。翛xiāo 然而往,翛xiāo 然而来/而已矣。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 若然者,其心志,其容寂,其颡sǎng 頯kuí 。凄然似秋,暖然似春,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 故/圣人之用兵也,亡国/而/不失人心。利泽施乎万世,不为爱人。故/乐通物,非圣人也;有亲,非仁也;天时,非贤也;利害不通,非君子也;行名失己,非士也;亡身不真,非役人也。若狐不偕、务光、伯夷、叔齐、箕 jī子、胥余、纪jǐ他、申徒狄,是/役人之役,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者也。参考译文:古时候的真人,不知道悦生,不知道恶死;出生不欣喜,入死不拒绝,无拘无束地去,无拘无束地来而已。不忘记他自己的来源,也不追求他自己的归宿;事情来了欣然接受,忘掉死生任其复返自然,这就是不用心智去损害道,不用人的作为去辅助天然。这就是真人了。 像这样的人,他的内心忘掉了周围的一切,他的容颜淡漠安闲,他的面额质朴端严;冷肃得像秋天,温暖得像春天,高兴或愤怒跟四时更替一样自然无饰,和外界事物合宜相称而没有谁能探测到他精神世界的真谛。 所以古代圣人使用武力,灭掉敌国却不失掉敌国的民心;利益和恩泽广施于万世,却不是为了偏爱什么人。乐于交往取悦外物的人,不是圣人;有偏爱就算不上是“仁”;伺机行事,不是贤人;不能看到利害的相通和相辅,算不上是君子;办事求名而失掉自身的本性,不是有识之士;丧失身躯却与自己的真性不符,不是能役使世人的人。像狐不偕、务光、伯夷、叔齐、箕子、胥余、纪他、申徒狄,这样的人都是被役使世人的人所役使,都是被安适世人的人所安适,而不是能使自己得到安适的人。 “是役人之役,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者也”,那些历史上叫作高士的人,在正统的道家思想看起来,还是属于没有出息之类。一条命赔进去,既不能救国救天下,又不能成自己的道业,叫作莫名其妙。譬如人家失火,你不主动救火,可是你站在火光旁,拼命地叫,叫有什么用呢?“役人之役,适人之适”,人家正忙的时候,他也站在旁边忙,叫他进去参加,他又不参加,搞成不伦不类。“而不自适其适者也”,对于人生该怎么安排,他都不懂。庄子把这些高士们,批评得一文不值。我们特别强调一点,这里庄子是讲入世的《大宗师》思想,为了说明这几句话的道理,现在再提一个人。严子陵与汉光武东汉的时候,光武帝的同学严子陵,实际上他姓庄,因为要逃名隐姓当高士,改成姓严,后来历史上就惯称严子陵。汉光武刘秀当了皇帝,他不同意,也不反对,所以躲了起来,有他的理由,历史上可以找到资料。当时汉光武帝统治中国,还有两西没有统一,一个是西北陇西,一个是四川西蜀。当时西北一带以隗嚣为反对派的将领,有一次派部下马援代表西北,去看汉光武帝。马援和光武帝谈得很投机,回到西北,隗嚣问他,光武帝刘秀比他的祖宗刘邦如何。马援说,我看不相上下。 你们注意啊!马援是隗嚣的部下,隗嚣是头子,是老板,派马援做政治协商代表去看汉光武帝,结果当老板问他,刘秀与刘邦相比如何,马援说不相上下。不过呢,他说有几点跟他祖父不同。第一,刘邦是豁达大度,气派很够,人很豪爽,这一点嘛,汉光武帝也是一样。第二点呢,刘邦不喜欢读书,喜欢骂人,而刘秀喜欢读书,且学问很好,辩才也很好,又不骂人。马援是部下,不能讲比你还高明,只好跟他的祖宗来比。还有一点很不同,他不喜欢喝酒。隗嚣一听就说,照这个样子看来,比汉高祖还要高明。本来是比汉高祖还要高明,不好直说,只好这样讲了,这就是马援之为马援,多会讲话! 汉光武帝有这样多的好处,最后天下成功,没有杀戮一个功臣,这多了不起!不像历代的帝王,不像汉高祖,杀戮功臣。可是严子陵,为什么还有不同意的地方?当然有他的道理。我们研究历史,就要在这种地方着眼。历史读通了,历史就是人生,我们才懂得做人的道理。严子陵做了高士以后,逃隐在浙江桐庐,垂钓于富春江上,汉光武帝当时为了找这位朋友,下命令,天下到处找。后来有人在桐庐县看到一个反穿皮袄钓鱼的人,才找到严子陵。现在街上最时髦的,是皮袄反过来穿,可是汉朝时,皮袄应该穿在里头的。 昨天有一位同学在香港给我买一件旧皮袄,我说不知道是哪个死人穿过的,穿就穿吧!穿了以后,我们判断是老百姓的,不是做官的。因为古代做官的穿皮袄,不敢露出来,皮袄里头要加一层里子,把皮盖起来,外面要套一件罩衫,表示谦虚。虽然是作假,但是这个作假的后面有中国文化,是痛恶浪费与奢侈及拿富贵来骄人。做官的皮袍,边上要露一点皮毛。老百姓不敢这样,所以皮毛没露出来,而且很短,不是长袍。古代要有功名、有地位才能穿长袍,所以读书人有功名回家,叫作士绅。“绅”就是大带子,衣服很长,老百姓是不敢穿那么长的。这些都是文化故事,不说一说,以后我们死了,你们都不知道这些经验。 严子陵在钓台上,因为反穿皮袍被找到了,汉光武帝叫他做官,怎么样他都不干。皇帝说,我们今天晚上两个睡一床,还是同学。睡到半夜,严子陵故意把腿放到皇帝肚子上,把他压住来睡。汉光武帝动都不敢动,表示我不摆皇帝架子,我们两个还是同学,你总要来帮忙我嘛,第二天见他还是不帮,就放他走了。 这是严子陵,历史上都说他高。有个读书人考功名,经过严子陵的钓台,就题了一首诗:君为名利隐,吾为名利来。羞见先生面,夜半过钓台。 你啊,为了逃名当隐士,我为考功名而来,因此我没有脸看见你,只好半夜溜过了你的钓台。袁子才在他的《随园诗话》上再三赞叹这首诗好。可是到了清朝有人说他不高,有人提出相反意见,认为严子陵一点都不值钱,这个隐士是假的,有一首诗说:一裘羊裘便有心,虚名传诵到如今。 当时若着蓑衣去,烟水茫茫何处寻。他说你把皮袍反过来穿,分明是告诉大家你在这里。历史上,大家都说你高明,是隐士,我看你沽名钓誉,故意宣扬。你如果真想当隐士,当时规规矩矩穿个蓑衣去,烟水茫茫,何处去找你呢? 有人引用陆放翁的诗,讲隐士哲学,因为他对于隐士思想推崇得很高。志士栖山恨不深,人知已是负初心。不须更说严光辈,直自巢由错到今。 真的有志做个高人隐士,不求功名富贵,应该是入山唯恐不深,不会在这个世俗中。还在这个十一层楼讲《庄子》,那都是为了赚钱,不是高士!像严子陵一样,让一般人知道是隐士,已经与开始的动机不符了,辜负最初的诚心。大家何必批评严子陵呢?从上古隐士巢父、许由,已经一直错到现在了。 我们引用了这么多的例子,就了解中国文化对隐士思想的推崇,极为高远。这是代表文化精神的一个招牌。甚至历史上已经出名的高士、隐士,都受文化思想的批评,这个民族思想是非常特殊的。所以我们要了解,道家思想形成了隐士学派。三千年来,在二十六代的历史上,占了非常重要的位子。而他们在国家时势危急的时候出现,拨乱反正,救世救人。等到天下太平了,有许多人连名都不留就走了,就是老子所说的,“功遂身退,天之道也”,这是中国文化的另一面。我们青年同学研究中国文化,对于这个问题应该密切注意。过去一百多年来,好像所有的著作都没有提到这一方面,甚至于忽略,乃至说不了解。庄子所引用的这一段,隐士的理由何在,我们加了许多的闲话,做了一个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