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牧童诗 黄庭坚】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牧童诗 黄庭坚】

2020-12-15    07'34''

主播: 每天读诗词

918 8

介绍:
对于官场,自古以来是文人墨客挤破脑门想进去的地方,他们寒窗苦读几十载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能进入朝堂之上,改换门庭,走上人生巅峰。但朝堂之上绝不只是靠本事靠才学吃饭的,朋党之争,党派倾轧大多数是枉顾事实,以帮派利益为核心的。比如明朝时期的东林党和阉党,唐朝时期著名的“牛李党争”还有宋朝的新旧党之争。他们不管对方出发点是否正确,只要是对立党,对的也是错的! 而我们今天要分享的一首诗便反映了朝堂之上斗争的现实一面: 牧童诗 宋: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算是比较出名的,也揭露了官场斗争的险恶和黑暗,多少朝堂之上的名利之人,为了权力机关算尽,最后也没落得好下场,还不如一位牧童逍遥自在。 在党争中,大家可能比较熟知的是宋朝时期新旧党派之争,一开始是王安石发动变法,启用新人,打压以司马光、苏轼等人为首的仁宗名臣。当然王安石出发点是好的,但因为司马光后期的疯狂反扑,导致拉开了新旧党争的序幕。其中苏轼以及“苏门四学士”均都受到党争影响,被贬谪到天涯海角般荒芜的地方,算是深受其害。 “苏门四学士”中最有名的就是黄庭坚,黄庭坚,江西人,字鲁直,又自称山谷道人,其书法和苏轼齐名称为“苏黄”,也是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他是苏门四学士中性格和诗词风格最接近苏轼的。黄庭坚因为是苏轼的学生,在官场中处处受到排挤,和新党的迫害,曾被贬谪到宜宾等偏远地区,一生不得志。 今天学的这首《牧童诗》就是黄庭坚的作品,这首诗是他写与7岁的时候。其实黄庭坚打小就是个神童,远近乡里都知道他的名气,在他7岁的时候,黄庭坚的父亲黄庶邀请几位诗友在家一起喝酒做客,席间黄庭坚父亲的一位朋友说:“久闻令郎少年聪慧,何不让他也来吟一首 !”这时,7岁的黄庭坚摸了摸头,就想起了之前吹笛子的小牧童,便以牧童为题,作了这首诗。 在座的长辈听到黄庭坚这首诗的时候,都惊呆了,尚还黄发垂髫的小毛孩子,竟然能写出如此老成的诗句,仿佛已有历尽千帆的人生阅历和大彻大悟的人生态度,让人拍手叫好!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远远看着骑牛的小牧童骑着老牛慢悠悠走过去,无忧无虑,没有烦心事,没有宏伟目标,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但他却是开心的,吹着小笛子,隔着田垄就能听到,声音清脆欢乐,十分享受。此等声音只有内心纯净之人才吹奏得出来。黄庭坚小小年纪就能听出其中奥妙,实在不一般。 更出彩的是下一句“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对于从未接触官场的7岁小孩来说,能由此感悟,实在难以置信,所谓长安名利客,就是那些勾心斗角,为了权势和金钱不惜一切代价头戴乌纱之人,他们机关用尽,排除异己、结党营私,到最后真的就是快乐的吗?不是的,很多人并没有好下场,到头来其实还不如一个无忧无虑的牧童。 这首诗也是一语成谶,黄庭坚在跟随苏轼之后,新党执政,极力打击旧党。以章敦、蔡卞为首的新党,以黄庭坚参与编纂的《神宗实录》为焦点,构以诬陷不实之辞,和当年苏轼的乌台诗案如出一辙,将黄庭坚贬到四川宜宾和彭水,那时候的宜宾是蛮荒之地,无异于流放。但黄庭坚如山峰般不屈不挠,还曾写出这样豪迈的诗篇: 鹧鸪天 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 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 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 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 是啊,不管境遇如何,身健在,且加餐,打击和挫折再大,不过尔尔,与其愁眉不展,不如抛下包袱,“舞裙歌板尽清欢”!本以为黄庭坚的人生再艰难也就如此,没想到后来又被贬谪到广西,并终老于此,享年60岁。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奔波在职场或官场的你我,读了这首诗之后是否有所释然呢?这或许就是诗词的力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