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抗拒的情绪,自然就能消除迟钝的觉知。

放弃抗拒的情绪,自然就能消除迟钝的觉知。

2020-06-06    06'13''

主播: 太傻接引官

54 0

介绍:
放弃抗拒的情绪,自然就能消除迟钝的觉知 心智总是不断地在期待和抗拒中来回穿梭。当我们心里没有期待也不抗拒时,它就会彻底停止活动,只剩下当下的所有真相。 ——阿玛斯 农夫很喜欢自己的花园,却对园子里到处生长的蒲公英十分发愁。他给农业专家写了封信求助,不久他收到了答复,专家的建议是,试着去喜欢这些植物。显然,专家的意见是让农夫放弃不喜欢蒲公英的情绪,不与大自然抗衡。这个意见对农夫或许没用,对于希望认识自己的人来说却是很有用的。我们无法怀着抗拒的情绪去感受和觉察,只有放弃抗拒的情绪,才能消除迟钝的觉知。 我们总是对现实有不满意的地方,这种不满意产生于我们对生活的虚幻的期待。期待其实是一种抗拒,一种不接受当下的抗拒。而当期待因无常而落空时,我们往往拒绝接受现实,以抗拒的情绪面对外界。 比赛输了,我们不承认自己跑得比别人慢,而要找个产生了特殊情况的原因安慰自己;工资涨幅比人低,我们咒骂老板不识人才,用“龙游浅水、虎落平阳”自比。我们的自我安慰实际上让我们对现实更加抗拒,一次一次地压抑愤怒和沮丧,把生命的能量浪费在这些细微的事情上。 抗拒的心不承认现实,不接受当下。它总是怀着对未来的虚妄期待,得到了便快乐一阵子,产生新的期待;失去了便愤怒或沮丧,坚持期待或改变期待。我们从来不曾觉察我们的期待有什么问题,也不知道我们是在抗拒着什么,更不知道我们的抗拒会让我们的觉知变得如此迟钝。 抗拒死亡的人,看不到当下生命的美好;抗拒寒冷的人,感受不到温暖的宝贵;抗拒恐惧的人,无法真正地放下恐惧……我们在抗拒中变得迟钝,失去了敏感,失去了爱与喜悦。 印度心灵大师梅勒曾经讲过这么一个故事:一个患有眼疾即将失明的人拼尽全力想挽回光明,直到药物完全不起作用。他拒绝接受这残酷的现实,自暴自弃。一天他听到自己的脑海里出现一个声音:“为什么不去试着喜爱失明呢?”终于,他开始强迫自己和失明对话。开始,他的话语中满是苦涩,后来苦涩变成了顺从、忍受,最后是接受。直到有一天,他的话语里充满了友好、温暖和爱。这一天,他终于能够接受失明,对它说:“我爱你。”他的脸上出现了久违的微笑。他永远失去了视力,他的面容却变得更有魅力了。 我们无法抗拒的事情很多,这些都是生命的无常,我们的抗拒无法改变外界,只会让我们的内在世界变得一团糟。唯有放弃抗拒,才能让自己迟钝的觉知变得敏感,唯有接受现实,我们的内在的喜悦才能源源不断地产生,不受外界的任何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