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月:世界的幻相本质
1.12 “淡然处事,因为它们不存在。”
假设你在一场梦的中途醒来,发现自己在其中活动。你看见了所有的场景和人物,包括你自己。然而,与此同时,你仍然知道自己就是那个正在做梦的人。那么,你难道不会对梦中的事物和境况漠不关心吗?这种淡漠正是了悟之人所拥有的。他们自然地、不费力地对世事淡然处之,仅仅因为他们看见无一事物存在。
1.13 “如果你说‘一切皆假’,你就是国王。如果你说‘一切皆真’,你就是奴隶。”
事物并非它们看起来的样子。这个普遍的观点:人在过着自己的生活,是一个幻相。事实上,所存在的一切都是完全自由的意识,这意识并不卷入世间自动调节的演出。知晓这一点,看清这一点的人是国王,是凌驾于法则之上的人。无知之人把这场演出当真,是身心的奴隶。
1.14 “无恶,无善,因为无一事物存在。”
马哈拉吉常常说,世间无恶也无善。他这么说是在提醒我们事物实际是怎样的。如果某件事不真实存在,那么说它善或恶有什么意义呢?只有对于那些认同世间百态,将之当真的人来说,区别才存在。善恶的观念只不过是想像,也只适用于幻相。大我纯粹而神圣,没有二元性。事实上,在一体性之中,完全没有概念。
1.15 “头脑总带你脱离实相。”
如果你是海洋上的一个波浪,你开始认为自己是一个独立个体,你就会浮在表面,被这样那样的方式鞭打,你将失去与你的实相——让你成形的水——的联系。对无知的头脑来说,这就是所发生的事。头脑并不与梵,遍在意识相分离,但它已经采信“它是独立的”这个观点。只要这幻相持续存在,头脑就会一直出现,带你脱离实相。
1.16 “你所见的世界只不过是实相的倒影。倒影不可能真实。”
此处,马哈拉吉又提供了一个方法来理解世界非真的观点。实相是绝对的觉知(awareness),但祂不可能感知到祂自己,因为祂是“一”。为了绝对真知,甚至为了知晓祂的存在,祂必须显现其自身,变成“二”。世界,是“绝对”(Absolute)为了看见祂自己所持的镜子。镜像本身不具有存在性。显化之行为是二元性的创造,整个世界在二元性中显现。在《长生之体验》(Amritanubhav)第一章中,吉纳内萨瓦尔(Jnaneshwar),十二世纪伟大的马拉地圣徒,把世界的这种显现描述为湿婆(未显之绝对)和夏克蒂(显化之神圣力量)的游戏*:
通过她,
绝对的虚无变成了显化的世界;
但她的存在源于她的主。
湿婆变成了祂自己的挚爱;
但如果没有她的存在,
就没有宇宙存在。
(*译注:在印度神话中,湿婆是创世神,宇宙之主;夏克蒂是湿婆的创造,作为祂的妻子而存在。湿婆是男性法则,等同于“未显”;夏克蒂是赋予生命力量的女神,她创造了这个显化世界,创造了幻相。在凡人的世界里,女人生孩子必须结合男人的精子,同样地,夏克蒂创造宇宙,也必须结合来自湿婆的“种子”意识。)
1.17 “当你说倒影真实,你就迷失了。”
当一个人在镜子里看见自己的脸时,假设那里有一个人,这无疑是非常奇怪的。十分明显,人是镜中映出影像的原因。然而,对于世界,人们一般不会这么认为。头脑转向外界,把倒影当真,忘记了一切显现完全依赖于感知到它的人的存在。
世界幻相的根源在于,忘记了你的真我(true Self)。你记得你自己,并认为自己是身体(body)、头脑(mind)和小我(ego)。然而,记得自己是小我,即是忘记了你是大我——实相。当忘记你是大我时,你就迷失了,因为你没有认识到,倒影与大我是分不开的。
1.18 “只要有二元性,就不可能快乐。”
二元性与个人存在感共同出现。这是一揽子交易。一旦认同了“我是这个”,你也就自动认同了“我不是那个”。当二元性以这种方式运作时,与其他一切事物的分离感,也就是一切都被感知为“非我”,就是不可避免的。实际上,你甚至将大我——这一直是真正的你——感知为与你分离的某种东西。然后,你想像它是一个需要达到的目标,并开始寻找你自己!还可能有比这更可笑的吗?在二元性中,一切都变成了错误。不言而喻,除了最短暂的体验以外,快乐不可能在这些混杂的环境中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