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为了成就

不是为了成就

2022-11-22    17'01''

主播: 太傻接引官

77 0

介绍:
第三章   三月:梦者与梦   3.18 “我已经说了这么多话。现在,它们在哪里?它们去了哪里?”   正如演员从舞台的两侧登场,说着他们的台词,然后回到幕后,念头也从空无中出现,在头脑中成形,然后又消失至空无。如此多的话语被说出,它们全部变成了空无!当你沉思这种持续的物质化和去物质化过程时,生活如梦般的属性就变得明显。我们不知道念头从哪里来,或者换一种说法,念头来自于不知(not-knowing)。在一个念头被记住之前,它已经被遗忘了。遗忘或不知是纯粹的无知。因此,念头和知识来自于无知,并回归无知。实相中没有无知,也没有任何知识。吉纳内萨瓦尔在《长生之体验》中写道:   太阳不知道黑夜, 如何能知道白天是什么时候? 同样地, 独一存在无力记忆或遗忘。   3.19 “无论你做了什么都是虚无,所以什么都不要做。”   我们为什么在世间行动,东奔西跑地试图完成这个或那个?因为我们把世界当真。但如果事情变得明朗起来,一切都是一场梦,会怎样呢?梦也许会继续,但如果你将之视作梦而非别的,你还会试图去成就什么吗?试图去做任何事,都将会是荒谬的。如果你从梦中醒来,(梦中)一切即是虚无。   3.20 “当情绪或念头进入你的脑海,需要明白你什么都没有做,‘我’不存在。”   梦中角色无法做任何事,看似“做者”的“我”也真的是不存在的。没有人能够知道接下来会弹出什么念头或情绪。最终,你发现,你无法严肃对待这梦一般的人生。   然而,对求道者来说,从所升起的念头和情绪中分离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需要分离的、最重要的念头和情绪是导致情绪障碍的那些,例如:负面情绪——愤怒或恐惧。一旦有情绪障碍,头脑就无法清晰地映照大我。   在头脑的自然状态中,没有特定的念头,也没有强烈的吸引或排斥干扰它的平衡。因此,大我被清晰地感觉到,就像阳光照在平静的水面上。作为一名求道者,通过避免强烈的欲望和情绪,分离(作为纯粹存在的)真实存在与(作为“做者”的“我”之)虚假观念,仍然有可能拥有相对平静的心灵。   3.21 “世界是一场游戏,此外无他。带着这份领悟嬉戏吧。”   只有在明白世界什么都不是的时候,才能够真正地享受它。一旦你知道世界不真实,那么对你来说,世界无疑变成了一场游戏。当你在玩一场游戏时,本着游戏的精神,你知道:不存在真正的结果。让世界看起来如此严肃和沉重的是这个错误的假设——一切都是真实的。其结果就是挣扎和竞争,并感觉到人在下一场大赌注。另一方面,有些人,像马哈拉吉,不认为世界具有真实、独立的存在性,所以像孩子玩游戏一样在世间玩耍,只是为了好玩。不担心失败,也不渴望获胜,因为没有参与竞争的感觉。生活,从大我的角度来看,不是为了成就,而是为了玩耍。   3.22 “你总是必须为了让一些不存在的事物存在而做些什么。”   如果某件事物是真实存在的,那么它就会一直存在,不可能不存在。它具有存在性。从来没有必要为了让已成形之物成形,让已存在之物存在而做些什么。做事的本质正是(让事物)成形并存在。这个说法的必然推论是,那不真实之物没有存在性;它不可能也不会存在。有一种方法可以让你知道有些事物是不真实的,那就是它不是永久的;它来了又去,然而,正是为了这种东西,许多人奋斗了一辈子。当你想到“做”某件事,获得某件所谓的可取之物,或成就某件所谓有价值的事情时,你实际上是在把自己的努力引向虚无。   你可能认为获得大我真知是最伟大的收获,但实际上,大我真知根本不是一种获得物。做任何事都不可能实现它,因为你已经是大我了。大我真知中的“知”,真的只是无知面纱的消失而已,面纱阻碍你看见已经存在之物。   3.23 “一切(只是)发生。”   如果你把自己当作一个“个人”,你就无法理解一切(只是)发生。任何地方都没有“做者”,但只要你把自己当作“人”,你就仍然是“做者”。如果是这样的话,最好的办法无疑是坦诚地接受:你仍在幻相中,你仍然有一个明显的问题,那就是你并未感觉圆满。那样的话,把对圆满的渴望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而接受,就是正确而恰当的——这就是“求道者”的意思。然后恩典才能到来,问题才能解决。   如果过分强调“一切(只是)发生”这样的观点,可能会令人困惑。你可能会开始相信你没有力量。一些求道者陷入了一种听天由命的态度,在这种态度之下,他们基本上放弃了希望。最好是坚持你正在做的任何修行,并始终如一地运用大师所说的话。首先,认识到大我,然后,你就可以诚实地说“一切(只是)发生”。
上一期: 我不存在
下一期: 忘记知识